(术语)梵网经所说十戒之一。谓于佛法僧常当恭敬尊重,不可谤毁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为寺院之异称。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多造立寺院,而冠以己姓,称为萧寺。释氏要览卷上(大五四·二六三下):“今多...谓酬报因行功德而感得果报。三身中之报身即为酬因感果之身。(参阅“三身”555、“因果”2293) p5686...(一)全一卷。世亲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全称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又称往生净土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论为...指深行之菩萨。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八下):“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又发自利利他之愿心,实...【悲与大悲差别】 p1173 佛地经论五卷十一页云:声闻等悲、不能拔济一切有情;唯缘欲界少分行相,暂时而转。如来大...(术语)信他之教,从他之意也。文句二曰:供养诸佛者,祇是随顺佛语。...【随非福识】 p1367 法蕴足论十卷八页云:云何造非福行已有随非福识?谓有一类,由贪、瞋、痴、缠、缚心故;造身语...(术语)又云冥益。有冥机冥应等之四。...(术语)密教所立四身之一。佛身变化,现与人天诸畜同类之形也,如曼荼罗中,外金刚部之诸众及观音之三十三身是也。...(杂语)Smara,译曰忆念。见大日经疏十八。...(一)位于陕西西安南方约二十九公里处之终南山。又称永庆寺。原为唐高祖于武德八年(625)所设之太和宫,后废。贞观...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 尽说,也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持这个观点,说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是小乘法。得出这个观念...
宋朝高宗绍兴年间,太尉吕惠卿,学问甚好,也精通佛理,曾注释《华严法界观》,并出过一本叫《新意解庄子》的书。有...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来到寺院,有哪四点要注意的呢? 答:这一部分是特别说明女众...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同样是伤精,每个人类型也不完全相同,有的表现为虚寒、有的表现为虚热、有的气虚、有的阴虚...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是贪嗔痴等三毒烦恼,如龙猛菩萨所说:贪嗔痴及彼,...
印祖有一笔名常惭,一生自称常惭愧僧。 常思己过,对不起自己叫惭,对不起别人叫愧。印祖说,抱着惭愧二字,可作入...
佛教虽然说有生皆苦,但并不代表佛教认同自杀。相反,佛家是反对自杀的,并通过戒律约束制止佛教徒自杀。 佛教的各...
本文摘自《净土圣贤录续编》。百不管是不计较世间的俗事俗累,不管是放得下娑婆世界的牵挂。断得了一切牵挂,才可以...
不谤三宝戒
【佛学大辞典】
上篇:十一种不还 | 下篇:不断 |
【违逆】 p1255 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违逆者:谓于三世,思惟苦故。...
萧寺
酬因感果
净土论
大菩萨
悲与大悲差别
随顺
随非福识
冥应
等流身
娑么啰
翠微寺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

文殊化童子点化吕太尉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彭鑫博士:伤精的药方

男女之间的贪著

抱着惭愧二字,可作入圣阶梯

佛家如何看待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