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为本不生,空之边亦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于有之边,亦不动于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间隔为其体,故挥不二中道之智剑,则无量魔军不攻自降,表此义以智剑为标帜。(二)罥索,此有四义:一、系缚之义,缚四魔之意也。二、引摄之义,以大悲方便能引一切迷徒,使入于法界曼荼罗故。三、大寂静不动之义,何则喻三学则戒如扑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右手之剑,是风大之动,而为能杀之慧也,左手之索,是空大之不动,而为能缚之定也,是故两手所持合表动即不动之义也。大寂静与大定同。四、不动即动之义,以索缚住散动之魔是不动之义,引摄沉沦,是动之义也。(三)独股杵,此有四义:一、菩提心之义,二中一股杵之印(立左右之二中指),是最初发心三昧耶戒之印故,又为阿閦佛之三昧耶印故。二、能破之义,一股者上下锐利,而有能破之相,外道凡夫著于生死,声闻缘觉著于涅槃,今住焉舍焉取不二之实德,则生死涅槃之二执皆息,不倚二边,故不动也,即能破二执,故以上(破涅槃之执)下(破生死之执)锐利之独股表之。三、二利具足义,剑者上求菩提之智,索者下化众生之悲,独股杵者,通彻上下,表具足二利,即胜义(上求),行愿(下化),三摩地(二利本体),三种之菩提心也。不动以菩提心为其体,故以独股为标帜。四、三十七尊住心城义,独股者是一心法界也,四处各镌八叶之莲华者,四波罗蜜十六菩萨八供四摄也,最中所把处,彰四宝珠,中心埋一宝珠,是五佛也,故以是表三十七尊住心城之中道,一实本不生之妙慧(若依立印轨及底哩三昧耶经下卷则应以三股杵缚曰罗宝棒为标帜。何则?为尊之所持故,但古来多用上三种,故略而不注)。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adhi-māna,巴利语同。指自高傲物之心态。俱舍宗以憍为小烦恼地法之一,慢为不定地法之一、十随眠之一。唯识...【风遍处】 p0877 集异门论十九卷十四页云:问:风遍处定,加行云何?修观行者、由何方便,而能证入风遍处定?...【我有苦有乐】 p0649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六页云:我有苦有乐者:谓在傍生,鬼界、人、及欲界天。诸得定者,以天...修罗性憍慢,很固执己见,虽然被教化,但其心不动,所以听了至理名言,也不能开悟。...(术语)六识之一。依舌根而发,了别味境者。...心,指精要。咒心,即谓诸咒中之精要。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载,佛陀曾以楞严咒为咒心,并告知大众,十方如来因此咒...(名数)发智论有八品,称为八犍度,译作八聚八蕴等。大毗婆沙论为解释此八蕴之法门者。俱舍颂疏一曰:包括六足,吞...【善趣得非择灭】 p1145 大毗婆沙论三十二卷八页云:已说恶趣得非择灭;当说善趣得非择灭。增上忍时,唯除欲界人天...指每年四月八日(释迦牟尼佛诞生日)举行灌浴佛像之行事。依摩诃刹头经等诸经典及印度鹿野苑古石刻图等,释尊降诞时...【不承听】 p0318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不承听者:不欲闻故。...(1569~1633)日本临济宗僧。京都人,俗姓一色。字以心。幼年出家。曾师事相国寺西笑承兑,其后于醍醐三宝院学密教...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
《过去现在因果经》: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过失,辄相谏晓;二者,见有好事,深生随喜;三者,在于苦厄,...
根据《大吉祥经》的义注:古印度曾发生了关于什么是吉祥的争论,结果分成三派,一派认为看到的为吉祥,一派认为听到...
恐惧,是理智与快乐的杀手。 粉碎恐惧,乃至恐怖,这是学禅的重要一环。 我曾蹒跚学步,恐惧于跌倒;我曾学步登高,...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问: 为什么原谅他人过失是善法呢。请一开示一下。 方海权答: 做为凡夫俗人,有时难免会有过失,能于悔过即是为善...
现代社会的人际网络愈来愈复杂,关系也愈来愈疏离淡泊,于是很多人都想远离尘嚣过隐居生活。但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单...
若欲化人,必须自己实行,人自生信。光所言实行,尚不专指能念佛而已。凡发心学佛之人,必须所作所为,高出平人之上...
夫欲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肃威仪,别座跏趺而坐。第二入观:观所坐之座高广严好;次观座下皆有天龙八部、四...
标帜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不动明王 | 下篇:五部不动形像 |
安世高,可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本名清,是安息国的太子,博学多识,信仰佛教。当轮到即位的时候,他让位给叔父...
憍慢
风遍处
我有苦有乐
修罗妄执
舌识
咒心
八蕴
善趣得非择灭
灌佛会
不承听
崇传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教观纲宗

三种方法可以检验益友

《大吉祥经》中的38种吉祥事

粉碎你心中的恐惧
广钦老和尚的忍辱法语
为什么原谅他人过失是善法

【推荐】「怨憎会」与「爱别离」

学佛之人所作所为,必须高出平人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