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也。二行不退,于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三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转也。此三不退配于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虽识观成就,无复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于利他之行不退失,谓之行不退。八地已去,得无功用智念念入真如海,谓之念不退(西方要决之十住毗婆沙论)。又天台一家,自别教之初住至第七住为位不退,此间断见思之惑,而永超三界之生死也。自第八住至十回向之终为行不退,此间破尘沙之惑,而不退失利他也。初地以上为念不退,断无明之惑,而不失中道之正念也。如配之于圆教,则自初信至第七信为位不退,自第八信至第十信之终为行不退,初住已上为念不退。观经妙宗钞下曰:“若破见思名位不退,则永不失超凡假。伏断尘沙名行不退,则永不失菩萨之行。若破无明名念不退,则不失中道正念。”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无遮法会。这种法会普同供养,如现在人打千僧斋,结万人缘,谁都可以参加而无遮止限制。...【迷道有八随眠】 p0943 瑜伽五十八卷十三页云:云何迷道有八随眠?谓拨无世间真阿罗汉、乃至广说。此中所有诽...【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 p0347 法蕴足论一卷十五页云:何等名为不知言知?谓为耳识曾受曾了,名为已...次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者觉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一切众生,皆有通彻因果自体不改的觉悟性,谓之佛性。此之佛...(术语)法身佛也。二教论上曰:法佛谈话谓之密藏。...【味】 p0809 瑜伽三卷十六页云:可以舌尝,屡招疾苦;故名为味。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于顺乐受所...梵名 Ksānti-vādi-rsi。意译作忍辱仙。又称羼提波梨(梵 Ksānti-pāla)、羼提比丘。系释尊于因位修菩萨行,成满...【永断一切愁懮炽然】 p0495 瑜伽十八卷二页云:云何永断一切愁忧炽燃?谓从谛现观俱,得成不还者,又能永断五下分...(传说)涅槃经二十五曰:如诸猎师,纯以黐胶置之案上,用捕猕猴。猕猴痴故,往手触之,触已粘手;欲脱手故,以脚蹋...指沙门于受食等之际,以唱诵或叙述咒语之方式为众生祈愿。又作祝愿。据十诵律卷四十一载,古代印度婆罗门于受食毕,...凡十卷,或二十卷。唐代窥基(632~682)撰。又称成唯识论疏、唯识论述记、唯识述记、述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近日有网友给我留言说,因遭受感情波折而情绪低落,希望寻求解决的方法,为此,我特别写了《佛教的爱情观》一文以作...
严澄。字道彻,江苏常熟人,文靖公严讷的儿子。年少即有清高的气节,因为父亲的庇荫,担任中书舍人(中书省缮写文书...
这人呐!在佛法中就怕没有一点染,没有一点信心,那就不好办。我们前生也可能种了善根,今生出家了,出家得有点善根...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的情绪,就会真正地导致你身体的严...
做善事的人,不仅他的宗族亲戚爱戴他,朋友乡党尊敬他,即使是鬼神也在冥冥之中帮助和保护他。作恶事的人,不仅他的...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个时候还有颠倒妄想吗? 净界法师答: 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是为...
诸佛的恩德很难报答,他超过父母的恩德。那父母之恩对我们来说,是至为深重,那现在为什么说佛的恩德,还超过父母的...有两个妇人在聊天,其中一个问道:你儿子还好吧? 别提了,真是不幸哦! 这个妇人叹息道他实在够可怜,娶个媳妇懒的...
三不退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不退 | 下篇:四不退 |
【七财】 p0050 集异门论十六卷十三页云:七财者:云何为七?一者、信财,二者、戒财,三者、惭财,四者、愧财...
无遮会
迷道有八随眠
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
佛性
法佛
味
羼提仙人
永断一切愁懮炽然
猕猴着黐
咒愿
成唯识论述记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宽运法师:佛教的爱情观

人生无味,皮囊终坏

这放不下,那丢不开,哪会相应啊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冤冤相报,给子孙留下祸患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