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二乘之人,观一切法悉皆空,见但空而不见不空,故名但空,即偏空也。菩萨不但见但空,兼见不空,故名不但空,即中道空也。天台四教中通教之空观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凡三卷。朝鲜僧天頙撰,成书于元代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左右。明代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与禅门纲要集合并刊行。...(术语)三心之一,第八识为万法生起之根本,故名。...【业因】 业即是因,以业为招感未来果报之因。又作因业。《成唯识论述记》卷八谓:‘业,苦本故,唯是因也。’...凡夫流转,故成苦、空、无常、无我、不净,诸虚伪相。圣者解脱,因得常、乐、我、净,四真实相。 一、常 是...指日僧空海于大同元年(806)自我国携入日本,现藏于京都东寺灌顶院之彩绘金胎两部曼荼罗。又作御修法曼荼罗。为日...(名数)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于一念中,遍观十界之善恶苦...(术语)小乘之涅槃也。非伪故云真,离相故云空。是无一物之偏真单空也。行宗记一上曰:真空者即灭谛涅槃,非伪故真...一切有情,不外依食而住。所谓食者,有四种食:段食、触食、思食、识食也。 一、段食 旧作搏食。以鼻嗅,以舌...指有情众生尚未修具功德以资庄严之法身。为天台宗所说。相当于天台宗所判六即位中之“理即佛”。法华经玄义卷八上(...(名数)摩诃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为五略。摩诃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易满易养】 p0827 发智论二卷十六页云:云何易满?答:诸不重食,不重啖,不多食,不多啖,不大食,不大啖,...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印光大师校印本)...
学习净土法门的义趣 二十多年来,学教、学戒,讲学、做事、建庙,时至今日颇感内虚,人命无常,但思归宿。十多年来...
云岩昙晟生重病,道吾宗智问他:「离此壳漏子,向什么处相见?」云岩答:「不生不灭处相见。」道吾说:「何不道非不...顶级的学业是拥有圣贤的智慧; 顶级的事业是广利一切的众生; 顶级的化妆是完美自己的生命; 顶级的成功是找到生命...问: 修行就是要生处转熟、熟处转生,这句话要怎样去理解?这是弟子刚从中台电子报四三○期中读到的,和我经常背诵...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如见。甚么是佛之知见呢...
往生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个基本点:不能仅仅站在凡夫的立场去看,一定要站在阿弥陀佛那种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的立...
谛法师专修净业,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撑持道场种种心,皆死尽无余。 那么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要读懂几个要点:一...
贯通三世,强者先牵 前面是讲到业力的生起,这以下讲到业力慢慢增长广大。为什么有的业力会增长,有些业力它就不会...
不但空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不但中 | 下篇:不男 |
(界名)喜见城之天处,即三十三天。...
禅门宝藏录
根本心
业因
真实四相
东寺曼荼罗
十普门
真空
四食
素法身
五略十广
易满易养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

在不生不灭处相见
智者的十大追求
「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怎样理解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推荐】十念往生通平时也通临终

顺境逆境都不能忘记求生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