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因明六不定因之一。立因而其因通同喻,亦通异喻,因而使宗不定,谓之共不定,不通同喻,亦不通异喻,因而使宗不定,谓之不共不定。如声为常(宗),以所闻性故(因),如虚空(同喻),如瓶(异喻),是所闻性之因,不通同喻,亦不通异喻,宗如何可决。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日本文学派名。乃自一山一宁赴日之镰仓末期始,至室町时代,活跃于日本文坛而以五山为中心之文学。在镰仓时代新输入...(术语)Dhyāna-pāramitā,六波罗蜜之一。旧译定度,新译定到彼岸。谓禅定乃渡生死海,到涅槃岸之行法也。...梵语 adhi?īla,巴利语 adhisīla。又作增上戒学、戒学。系三学之一。盖戒律可助益修善,并防止修行者身、口、意之...【地界】 四大中地大的别名,地大以坚实为性,通一切物的坚实部分,故称地界。是为造作一切物质的四元素之一。...和合者,谓于因果众缘集会,假立和合。因果众缘集会者,且如识法因果相续,必假众缘和会,谓根不坏境界现前能,生此...【胜义四种】 p1104 成唯识论九卷二页云:此性卽是诸法胜义。是一切法胜义谛故。然胜义谛,略有四种。一、世间胜义...(术语)又曰神通乘。乘真言之教法而到佛地,故云真言乘。喻其迅速,故云神通乘。秘藏宝钥中曰:密教者,自性法身大...【有寻有伺法】 p0549 品类足论六卷十七页云:有寻有伺法云何?谓寻伺相应法。...【一切种出离道】 p0009 杂集论十四卷七页云:一切种出离道者:谓从方便道,乃至究竟道。...(杂名)五山之名。起于天竺。吾国南宋时创之。十刹亦创于吾国。五山十刹共属临济。...于“见道”所断十惑中之疑与五见(边见、身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六惑,称为亲迷惑;以皆亲迷于四谛之理而...(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
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时,必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如置毒于醍醐之中,便能杀...现在,贡献大家念佛的法门,也就是习惯所称的净土法门。 我们一千多年来,所流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到了近代几百年...佛制四众弟子,出家众以修习梵行、弘法度众为要务,在家众以护持三宝、为要务,各有侧重,其最终目的都是行出世之道...
供养佛菩萨像。或西方三圣佛像(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或华严三圣佛像(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
经云: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尊贵从持戒中来,卑劣从破戒中来。庄严从...
同样是空观、假观,这二个法门是完全一样,内涵是一样;但是为什么凡夫修空观、假观的时候,障碍重重;圣人修空观、...
今天讲一讲在家人如何建立家庭。因为很多同修都在问,到底我如何修行好?那么表示大家对用功和修行这两个层次弄不清...
在各大寺礼拜佛菩萨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说: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很灵的。这不禁使我起了疑惑:哪里的菩萨不灵呢?无...
不共不定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不共变 | 下篇:不共中共 |
【无记十因】 p1060 瑜伽三十八卷十页云:谓于世间种种稼穑,堕诸谷数世资生物,所有种种名想言说,谓大麦小麦稻谷...
五山文学
禅波罗蜜
增戒学
地界
和合
胜义四种
真言乘
有寻有伺法
一切种出离道
五山十刹
亲迷惑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净土行人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
南怀瑾老师:念佛法门
居士修行与弘法中的几个误区

在家供佛,何业不消何福不生

人生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

凡夫为何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用功和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