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又曰神通乘。乘真言之教法而到佛地,故云真言乘。喻其迅速,故云神通乘。秘藏宝钥中曰:“密教者,自性法身大毗卢遮那如来,与自眷属,自受法乐故,所说法是也。所谓真言乘者是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是比丘、比丘尼所必须遵守的仪则,亦即须谨慎日常的起居动作,以保持严肃和庄重。四威仪者:行、住、坐、卧。要行如...宋代僧。丹阳人,俗姓苏。字正平。住庐山。初习儒学,能诗文。出家后致力禅道,精进迈伦。因患疥癣,时人遂呼癞可。...【非业果法】 p0714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非业果法云何?谓虚空、非择灭。...讽颂者,谓诸经中以句宣说,或以二句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旃檀,梵语 candana,巴利语同。又作栴檀树、真檀树、栴陀那树、栴弹那树、栴檀那树、真檀。本草纲目称为白檀、檀...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觅求真本,入佛知见;行入是由实践著手,实践修心,磨炼意志。...第七识末那识有十种不同之名称,即:七识、转识、妄相识、相续识、无明识、解识、行识、无畏识、现识、智障识等。 ...【普遍寻思】 p1186 杂集论十卷十一页云:普遍寻思者:由有分别作意俱行慧,建立诸法相故。...(术语)三分别之一。散心之意识与相应之智慧之作用也。俱舍论一曰: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为“应化法身”之对称。指满果极成之法身,亦即证得法性真理之身。与“法性身”同义。[璎珞经卷下因果品](参阅“...【学明与学智】 p1382 发智论八卷三页云:云何学明?答:学慧。云何学智?答:学八智。...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是贪嗔痴等三毒烦恼,如龙猛菩萨所说:贪嗔痴及彼,...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弟子一起到瞻婆城,夜宿于伽伽池边,当时正值十五日月满之时。...问: 打佛七,克期取证是否是最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方法? 大安法师答: 打佛七也是依众靠众,一段时间放下身心...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在佛教里面,爱这个词有特殊的定义。唯识法...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则深妙的箴言,人人道得,却未必人人行得。然而,行人若不能老...
佛陀说: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这是讲随喜功德的殊胜。 我们见人修善,最低限度要欢喜赞叹,需要帮忙就帮...
杂宝藏经 卷第一 十奢王缘 第一 往昔人的寿命在一万岁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别号叫十奢,统治阎浮提。国王的大夫人生育...没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谈;没有生命,一切理想,皆成幻灭;没有生命,一切财富,皆归他有;没有生命,一切权势...
真言乘
【佛学大辞典】
上篇:真言花 | 下篇:真言智 |
(一)梵语 āvarana,覆障之义。指烦恼,因烦恼覆障善心,故称为盖。有五种,即:贪欲盖、瞋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
四威仪
祖可
非业果法
讽颂
旃檀树
二入
七识十名
普遍寻思
计度分别
果极法身
学明与学智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男欢女爱的祸患

八懈怠与八精进法
打佛七是否最能够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老实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

如何免费得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