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五戒也。寄归传一曰:“若泛为俗侣,但略言其五禁。局提法众,遂广彰于七篇。”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为二因之一,十因之一。又作生因。指依现世恶、善之业因而起未来之苦、乐果报。此与“牵引因”皆指种子能生自果之作...【义妙】 p1239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义妙者:谓能引发利益安乐故。...(术语)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不可思议,曰妙觉。即佛果之无上正觉也。二乘止于自觉,无觉他之功。菩萨虽自觉觉他...禅林用语。谓弟子之智见超越师家之时,方具备授予师法之资格。禅林中,师家接引弟子时,如弟子之见解、智慧不凡,颇...(譬喻)以譬劫量者。智度论三十八曰:有方百由旬之城,中满芥子。有长寿人,百岁一来,持一芥子去。芥子尽,劫未尽...全一卷。智顗所说,门人灌顶笔受。为行方等三昧之仪轨作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又称大方等行法、方等三昧仪、方...(杂名)佛寺也。鸡林志:龟山有佛龛,林木益邃。传云:罗汉三藏,行化至此。俗亦谓供佛之小室曰佛龛。...唐代禅宗尼师。俗姓刘。法名、生卒年、籍贯均不详。以机锋峻峭之故,世称刘铁磨。于距潭州沩山十里处结一小庵,参谒...(杂语)小乘十八部之异计也。...【能变神通智通品类差别】 p0898 如十八变中说。又云:由此神通、能转所余有自性物、令成余物;故名能变神境智...言学处耶。所言学者。谓于五处。未满为满。恒勤坚正。修习加行。故名为学。所言处者。即离杀等。是学所依。故名为处...(印光大师校印本)...十小咒...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作为出家人,如来家业的荷担者,不管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经济,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 首先都还要提高自身素质...
(归元译白、编辑整理) 一、印祖生平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自民国初年以来,在佛教界提起印光法师的大名,无人...问: 请问法师,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但我没见过佛,怎么知道是阿弥陀佛来了呢?如果是别的佛来我认错了怎么办呢...
问: 在〈信解品〉中,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心路历程与佛陀的善巧安排。对大乘的修行人,佛陀的布局为...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门。可谓大陀罗尼(译大总持)门,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释...
菩萨在这个时候,由观照众生的苦来发菩提心。所以菩萨的四弘誓愿,是从苦集灭道的四圣谛升华出来的。从苦谛,一切众...
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致的面貌: 宽厚的人多半一脸福相; 性情柔顺的人面相柔和善美...
五禁
【佛学大辞典】
上篇:依语五过 | 下篇:五葬 |
又作众色界道。谓造显曼荼罗时,为区别各重位,而用五色作境界之道。依大日经疏卷六载,诸界道中,中央及第一重应具...
生起因
义妙
妙觉
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芥城
方等三昧行法
佛龛
刘铁磨
三六异端
能变神通智通品类差别
学处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信心铭
明学长老:出家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

印光大师永怀录
临终时怎么知道来的是阿弥陀佛

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
世间有四事不能长久

一念佛名,能净身口意三业

菩萨到这世间就是让我们醒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