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佛灭后百年时,付法藏第五祖优婆鞠多之下有五弟子,同时于律藏生五部之派别:一、昙无德部Dharmagupta,又曰昙摩鞠多,是部主之名,译为法正、法护、法镜、法密等,律本于此土曰四分律。二、萨婆多部Sarvāstivāda,或曰萨婆谛婆,译言一切有。从宗计而取名,律本曰十诵律。三、弥沙塞部MahĪśāsaka,译言不著有无观。从行而名,律本曰五分律。四、迦叶遗部Kāśyapīya,此曰重空观,以空亦空为观,就行而名。但戒本传译曰解脱戒经,其戒相与五分律同。五、婆粗富罗部Vātsīputrīya,又曰婆蹉富罗,译言犊子。从部主之名,又从宗计曰著有行。以执有实我故也。律本未传,见大集经二十,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二,戒疏一上,义林章三末。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天台宗寺院供奉之诸神。据南宋行霆所撰“诸天传”记载,天台宗之伽蓝自古奉列十六天像,后增日、月、娑竭罗龙王、阎...(术语)摄散乱之心于一也。遗教经曰:常当摄心在心。...【识有六种】 p1434 成唯识论五卷十页云:论曰:次中思量能变识后,应辩了境能变识相。此识差别、总有六种。随六根...(术语)灵妙不思议之事也。俱舍论十二曰:审有如斯,甚为灵异。梁僧传(耆域传)曰:自发天竺。(中略)爰涉交广,...(杂语)对于出家之称。在家而有妻子父母者。...(术语)戒德熏于四方,譬之以香。观无量寿经曰:戒香熏修。观佛经三曰:常以戒香,为身璎珞。戒香经曰:世间所有诸...(菩萨)梵名Gaganāmala-vajradhara,又云虚空无垢执金刚。胎藏界金刚手院第二行东边第一位之菩萨也。密号曰离染金...【自利行等四补特伽罗】 p0603 集异门论九卷七页云:自利行等四补特伽罗者:一、有补特伽罗,有自利行,无他利...子题:供养佛人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增一阿含云,其有毁赞十二头陀一一行者,则为毁赞于我,我常赞行此法。由此...【有灭法】 p0542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三页云:有灭法者:谓一切有为法,皆有出离故。...(人名)四明尊者四世秀州当湖之解空尊者,名可观,号竹庵。...(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
参究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则无妄想,心心清澈则无昏沉。只要分明,妄想不除而自除;只要清澈,昏...
彻悟禅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为宗,二、以唯佛为宗,三、以绝待圆融为宗,四、以超情离见为...中国的宗教市场非常非常的广大,很多的居士包括潜在的居士是渴望佛法,我们佛门的人才太少,所以,我是很希望有一批...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合,则念一句佛,行一善事,功德无量无边。况身口意三业,恒...
问: 师父慈悲,弟子学佛以来,一直很好乐听经闻法。对于思和修,比较懈怠不主动。请问师父,如何提升对思和修的兴...问: 弟子在生活中,体会到当今社会的种种五恶五痛情况。在工作中,无论是作报告还是统计,到处充满虚假。所以弟子...念佛求生净土,则须具足根本,最关键的三大往生资粮: 一、真信, 真信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几年,没有一句谎言。阿弥...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 增进道德是佛教的戒学。戒就是止恶行善,它包括两个方面:好的事情去做--行善;不好的事情...
五部律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部 | 下篇:五部九卷 |
(术语)小烦恼地法之一。二十随烦恼之一。心所之名目。向他人,秘内心,表面装作亲爱之精神作用也。...
二十诸天
摄心
识有六种
灵异
在家
戒香
虚空无垢持金刚
自利行等四补特伽罗
头陀功德
有灭法
竹庵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大宝积经

念念分明无妄想,心心清澈无昏沉

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
佛教的弘法人才太少了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不可乐于听闻而怠于实修
如何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消极悲观
念佛生净土的三大资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