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天台宗分别佛一代之说法为五时。第一华严时。佛成道后,三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是依经题而与名。第二鹿苑时。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中于鹿野苑等说小乘阿含经之间。是就地而与名。第三方等时。说阿含后八年说维摩胜鬘等诸大乘经。广(方之义),谈藏通别圆四教,均(等之义),被众机之间。是就所说之法而与名。第四般若时。说方等经后二十二年,说诸部般若经之间。是依经题而付名。第五法华涅槃时。般若二十二年后,八年说法华经,一日一夜说涅槃经之间。是亦依经题而付名。荆溪之四教仪备释曰:“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华严最初三七日。”此五时就经典之部帙而分之者。更立化仪之四教与化法之四教,分别此五时中之说法仪式与所说之教义。是台家所立之五时八教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Changlewojing 佛教术语。其义有二:1、四颠倒:佛教认为,世间是生死法,一切有为法(有生、住、变异和消失的...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数共三十七品,为修道的重要...(名数)显教之经论,处处举贤护等十六菩萨,是皆在家之菩萨也。全举其名者。但思益经与智度论,宝积经百十一曰:复...(一)涅槃之妙体,离一切生灭,谓之乐;此妙乐为菩提所得之果,故称乐果。观经玄义分(大三七·二四六上):“开示长...五盖者,盖即盖覆之义。有五法能盖覆心性,而不生善法也:一、贪欲,二、嗔恚,三、睡眠,四、掉诲,五、疑。小乘篇...亦名:学家受食戒制意 戒本疏·四提舍尼法:“(提舍尼三)学家受食戒。凡受施之法,宜自限量,不容过分。今此学家...(杂名)尼姑之称。按青州报恩寺大圣院清座主灵骨记云:先师姑度小姑二人,师姐座主度小师五人,又后周云门山大云寺...【梵行求有五】 p1033 瑜伽六十四卷三页云:梵行求亦五。一、唯求求,二、趣向求,三、现得求,四、后得求,五、思...(术语)合左右十指之爪也,同于合掌。印度之敬法。法苑珠林二十曰:律云:当令一心合十指爪掌供养释师子。...(术语)以 览字置于两眼,转肉眼为法眼,谓之无垢眼。大日经七曰:安立无垢眼。大疏四曰:首中置百光遍照王,而以...(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示有风疾,命阿难乞乳于梵志家。梵志讥嫌。维摩说法开悟之。帝释化为童子,牛母牛子...(弘化社32分本)...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徵,明理晈然,而信寤者鲜。既共生此...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
看第四个,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是整个三界里面最高的境界了。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谓行者舍前识处之有想,并舍前...
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记载了常不轻菩萨的故事。他是一位始终不轻视他人,修尊重行...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国师,名号为龙裤(法名已经佚失),俗姓郭,福建漳州人,从小没有读过书。出家之后,师父教...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曾更见世尊,乃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 《佛说无量...佛教徒是采取中道的态度。这风水对我们凡夫来讲确确实实是有的,如果对一位证果的圣人如佛陀、菩萨、阿罗汉通通没用...
清明时节,国人有追终慎远、感恩祖先的传统,但大多数人喜欢杀鸡宰鱼,焚烧纸钱,燃放鞭炮。且不知因后裔杀生致祭,...
诸位上座,今天又是腊月三十日了,大众都认为是过年。常住没有好供养,请诸位多吃杯茶。照历书规定,一年有春夏秋冬...
一、年少出家,广学经论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安徽泗州(一说山东临淄)人。十岁时,于密...
天台宗五时教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时教 | 下篇:涅槃宗五时教 |
乃指生死肉身与法性生身。(一)生死肉身,三贤位之菩萨未证法性,乃为惑业受三界生死分段身之菩萨。(二)法性生身,乃...
常乐我净(nitya-sukha-atma-subha)
三十七道品
显教十六菩萨
乐果
五盖(二)
受学家食戒制意
师姑
梵行求有五
合爪
无垢眼
乳光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龙裤国师念佛成就的公案

持戒对念佛往生的意义
慧律法师:佛教徒对风水要持什么样的态度

【推荐】清明时节该如何祭祀祖先

虚云老和尚除夕普茶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