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五怖畏)。寄归传二曰:“舍五畏之危道,遵八正之平衡。”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佛陀】 大论云:秦言知者,知过去、未来、现在,众生、非众生数,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杂语)身自来报道伺候,曰喝参。即唱参也。敕修清规训童行曰:缓声喝曰:参。...(菩萨)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释尊之左第八位。梵号怛他怛多诃婆,译言如来笑。密号曰欢喜金刚,破颜金刚。是为如来辩...【内散乱】 p0365 杂集论一卷十八页云:内散乱者:正修善时,沉掉味着。谓修定者,发起沉掉及味着故;退失静定。...【七地】 p0050 瑜伽四十九卷一页云:如前所说十三住中,应知随彼建立七地。前之六种,唯菩萨地。第七一种,菩...(人名)唐洛阳荷泽寺神会。年十四为沙弥,谒六祖曹溪,居数岁,能得其旨,寻往西京受戒,唐景龙年中归曹溪。六祖灭...【毗钵舍那品随烦恼】 p0864 瑜伽九十八卷五页云:毗钵舍那品随烦恼者:谓掉举俱行欲等,及妙欲散动俱行欲等。...【染污末那伏断位次】 p0878 成唯识论五卷二页云:此染污意,无始相续,何位永断,或暂断耶?阿罗汉、灭定、出...Hufa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音译达磨波罗。为南印度达罗毗荼国建志补罗城一大臣之子。幼怀雅量,长志弘...为梵网经所说之大乘菩萨戒;系相对于“十重戒”而立之四十八种轻戒。略称四十八轻。为道俗七众所共同受持。轻戒,指...又作本愿一乘、弘愿一乘、悲愿一乘。净土宗以阿弥陀佛之本愿为一佛乘之法义,而以其他一切法门皆为方便权假,称为誓...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佛说雨宝陀罗尼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内、外、中间,非三世所摄,非四句可得,只不肯谛审谛观,...
常常在病人的床底下,或者桌子上都会放着一小锅,或是一小盆的活泥鳅、活鲤鱼准备进补。我每次去查房,就会听见鱼儿...
一般的人,特别是对于有文化程度的人,一接触佛教,就恨不得把三藏十二部全都读遍,博览、多闻,这是他读书人的本能...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如洗的佛弟子,名叫须赖。他虽然贫穷潦倒,却十分深信佛陀所开示的教理,因此丝毫...
一些生活在类似状态中,但对宗教信仰又心存好感的人士,过分简单地看待佛教的生存状态。有时在没能了解和学习佛教教...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什么是修行,什么不是修行;或者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
问: 末学感觉在家人有负累,不能专心办道,希望等孩子长到十八岁成年之后,能够放下万缘,到清净的道场专心办道,...
【原文】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富贵二种:贫贱者,固朝忙夕忙以营衣食;富贵者,亦朝忙夕忙...
五畏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利使 | 下篇:五重唯识 |
(术语)请佛力而灭罪生善也。往生要集中本曰:灭罪生善,共生极乐。...
佛陀
喝参
如来笑菩萨
内散乱
七地
荷泽
毗钵舍那品随烦恼
染污末那伏断位次
护法(Dharmapala 约6世纪中叶)
四十八轻戒
誓愿一乘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面临生死关头,才能领会我们和那些鱼儿一样

一门心思先看净土经典
难忍能忍的须赖

信仰不能被消费

让生命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在家人是否一定要到道场专心办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