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谓五大明王也。秘藏记末曰:“以五忿怒充五智。”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受戒得福或反之而堕者,事佛有三辈不同,及支那国非法者多事等。【又】阿难分别经之...【怨憎会苦】 八苦之一,五苦之一。谓众生不由自主,不得不与憎恶者会合之苦恼。又作非爱会苦、怨憎恶苦。《大乘义...【利无上】 p0703 集异门论十六卷四页云:云何利无上?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如有一类补特伽罗,或得妻子,...谓众生沉溺于生死之苦,如长暗之夜。生死如梦,于梦中未能觉知为梦,须至觉醒时,始能追忆梦中之境为虚幻;众生轮回...梵语 sabhāga。(一)又作有分、等分。分,自己之作用之义。 即根(感官之机能)、境(对象)、识(认识之主体)三者...(术语)心住于禅而习修道也。唯识枢要上本曰:睿无常以禅习。...指恶魔之眷属,乃妨碍佛道修行者。一般又用以代称魔王为惑乱人而作之种种妨害。 p6889...【五唯】 p0247 此数论师义。唯识述记四卷二十一页云:五唯者:谓声触色味香。...(名数)四方四维八方之清风也。观无量寿经曰:八种清风从光明出。同传通记曰:八种清风者,今家无判。天台云:八种...为根本烦恼之异名。谓隔诸法平等之理而执着差别之妄念。由此差别之妄念而起贪瞋等烦恼,造诸恶业,轮回于生死。盖一...凡四卷。全称“得遇龙华修证忏仪”。明代如惺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九册。本经叙说祈念弥勒菩萨,忏悔罪障之作法。共...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净土十疑论...无量义经...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认知的境界。 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 玄沙问:三界唯...
有一个小孩听到佛经上说: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他想试试到底有多难,便将木板穿了一个孔洞,而洞的大小正好可以...
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在颠倒当中往生的,不可能!因为阿弥陀佛没办法救你。所以净土宗的感应道交是什么样呢?是我...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佛对他的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佛说要自己度自己,不要依靠其他。要为自己作照明,要以我的...
六根中最难摄的是耳根与意根。眼睛能见屋里的东西,但见不到外面的景致。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耳根不仅能听到...
在觉的能力处于选择新的使用工具的关口的时候,完全要靠自己的定力,按照自己以往的成见或者叫价值观来选择自己将来...
佛源老和尚是铁骨铮铮的,也是独得祖师棒喝的真传。看过佛源老和尚棒喝故事的,都觉得这个老和尚是个怪人。禅宗的横...佛陀依止不生灭心,基本上是心量广大的;我们凡夫依止生灭心,心量非常的狭隘。 我个人一些持咒的经验,我平常念佛...
五忿怒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知根 | 下篇:五取蕴 |
【无分别慧之无分别相】 p1094 瑜伽七十四卷七页云:问:如说能取真实义慧、是无分别;云何应知无分别相?为由不作...
分别经
怨憎会苦
利无上
生死长夜
同分
禅习
魔缘
五唯
八种清风
间隔
龙华忏仪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注音版】无量义经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生难得当精勤

走出颠倒的妄想,弥陀才能产生加持
佛最后一次教诲

净业行人先把耳根和意根摄住

生死关头不迷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