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之第六,使极乐往生人得天眼通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得天眼,下至不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无可对待比较,纯一独妙,称为绝待妙。天台宗谓法华经之妙为绝待妙。而相对于彼之粗,以显此之妙,则称“相待妙”。...南朝刘宋僧。原名汤休,时人称为休上人。颇富文才,所作诗文词藻华丽,与鲍照齐名。现存诗十余首,散见于艺文类聚、...【三种尸罗性】 p0197 显扬七卷四页云:复次此中,薄伽梵显三种尸罗性。一、受尸罗性。二、出离尸罗性。三、修习尸...(杂名)阿育王传于佛灭后传化之师,揭五人:一摩诃迦叶,二阿难,三摩田提,四商那和斯,五优婆鞠多也。此中摩田提...亦名:结界方法篇 子题:结界、界、四摩、别住 资持记释云:“释结界篇。 结 谓白二限约,即能被之法。 界 ,谓分隔...最善之佛陀与最恶之恶魔,于表相而言,形成两个极端,然就实体本性言之,则佛中并无佛性,魔中亦无魔性;盖诸法本无...(术语)谓于五转中显方便究竟,其点画谓之方便点,又依五字转生之义谓之方便轮。见悉昙藏二。...【第七所系】 第七末那识,依于为八识而生,且以第八识为缘,如唯识三十颂颂文:‘随所生所系’。即末那依阿赖耶而...五重唯识观之第三。五重唯识观中,第二重“舍滥留纯识”所留之心法,仍有识自体之本与作用之末(即见相二分),故摄...(一)即随缘真如与不变真如。(一)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称为随缘真如。(二)随缘而为万差诸法...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拘睒毗,阐陀起屋,虫水和泥,教人和。长者见嫌无有正法,害众生命。比丘举过,佛因制...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佛说盂兰盆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问: 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人来到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谢谢! 如瑞法师答: 这个问...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 善恶如无罪福报,圣贤岂肯信服它。 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 有朝一日...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有很多缘并不是投我们觉悟的赞成票的,我们要面对这些缘。这些缘的出现,也是因...
如来苦口婆心劝导众生,劝谏我们老实念佛,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别再想这个想那个,一心念佛就行了。 带业往生,...
必有容,德乃大, 做人一定要心胸开阔,涵容一切,才能成就德行的广大。容包括的范围很广:对于别人的过失要能宽容...
第一是心远离安乐。一个经常生起嗔恨心的人,他的意识是不安宁的,总是烦躁不安的,情绪不稳定,这个人的身体相应的...
以为五逆十恶,临终回心,念十声佛,就可往生,因此可以放心去犯戒。这是很严重的误解。《观无量寿佛经》说:五逆十...一、学佛多年的居士为什么会在重病下对佛法失去信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85年台湾中部。故事中的主角是...
天眼智通愿
【佛学大辞典】
上篇:天眼智证通 | 下篇:天华 |
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观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
绝待妙
惠休
三种尸罗性
异世五师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第六
佛魔一如
方便声
第七所系
摄末归本识
二如
用虫水戒缘起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善恶果报歌
永远都是自己的错

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推荐】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起嗔怒心会引起的三种过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