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大乘圆顿戒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创建寺院称开基。又以财物支持寺院开创之人亦称开基。开基常与开山互用。 p5309...【慈愍观初修业者应如是取相】 p1269 瑜伽三十二卷十二页云:依慈愍观初修业者、于外亲品怨品及中庸品,善取相已;...【四法摄持圣教】 p0457 瑜伽十三卷十一页云:复次有四正法,摄持圣教。何等为四?一者、远离。二者、修习。三者、...云何瞋恚盖?谓于有情。欲为损害内怀栽杌。欲为扰恼。已瞋恚。当瞋恚。现瞋恚。乐为过患。极为过患。意极愤恚。于诸...七月十五日。腊者岁末之义,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最后一日为岁末。...为唐代马祖道一(709~788)所作之偈。马祖得南岳怀让之法后,于江西一带弘扬禅旨,主张“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印相)以左右手作拳而置于心上者。见大日经密印品。...如来十号之一,六趣中的天与人,无不以佛为教师,故称天人师。...指因烦恼而起之恶见解。四分律卷三十二(大二二·七八六下):“依于异见,乐于樔窟众生。以是乐于樔窟故,于缘起法...行事钞·集僧通局篇:“四分文云,当敷座,打犍稚,尽共集一处等。”资持记释云:“示前后中,文出说戒犍度。必先设...(术语)大悲之引导也。教行信证六本曰:浊恶群萌,齐悲引也。...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每个人由于自己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成长的生活环境不同,对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他们往往以自己固...
社会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常常抱怨说: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现在根本没有正义可言,对善有善报,恶有恶...
尊者祇夜多带着弟子,向西北方云游。 忽然,尊者停住脚,抬头望着树上,一只乌鸦停在那儿,尊者注视牠,然后微微笑...
问: 念佛到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大安法师答: 一心不乱是从功夫上去说的,一般分为事相上的一心不乱...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便前往王舍城宣说佛法,以度化憍陈如等人。 当时,释提桓因、频婆娑罗王也各带领了八万四千...昔时有人问莲池大师:一个人不信净土,不愿修念佛法门,恐是此人福薄?大师答道:确是此人福薄!净土念佛法门是一个...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天台律
【佛学大辞典】
上篇:天台宗 | 下篇:天台八教 |
伏是制伏,断是断除,制伏烦恼使它一时不生,叫做伏,断除烦恼的种子使之永远不生,叫做断。...
开基
慈愍观初修业者应如是取相
四法摄持圣教
瞋恚盖
佛腊日
莫归乡偈
金刚拳印
天人师
异见
集僧先设座后鸣钟
悲引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容人与结缘

如何看待「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

一时心软不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佛度憍陈如
不肯念佛者,皆是福薄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