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上乘之名,通于诸大乘,为显秘密宗之上乘,而云上乘密宗。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后汉沙门。与优婆塞安玄同译法镜经等者。开元录一曰:沙门严佛调,亦云浮调。佛调二字,或为梵语。...(术语)于异义难问破斥之也。中论疏四本曰:即难破之。慈恩传四曰:若有难破一条者,我则斩首相谢。...【数施设建立】 p1335 此声明处六相之五。瑜伽十五卷二十二页云:云何数施设建立?谓有三数声相差别。一者、一数,...(地名)在新疆之东北端。现今为哈密之地也。约隔二百哩,与甘肃之瓜州相对。其中间即沙漠,古所谓莫贺延沙碛是也。...【事重过失及猛利缠过失】 p0802 瑜伽九十九卷三页云:应知此中,初修业者,于四他胜,虽有事重过失;而无猛利...(术语)天台判教五时之一。谓佛成道最初在三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也。彼宗所谓前分华严,乃七处八会中之前七会也。然...即指禅僧于他人对话问答中,就他人既已回答者,另加自己之见识来回答之言语。又通常与“代语”并称为“代别”。(参...梵语 virāga。又作离贪、离欲。远离贪染之意。据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八之解释,狭义言之,离染指远离贪欲;广义言之,...【苦法智忍】 p0844 杂集论九卷一页云:苦者:谓苦谛。苦法者:谓苦谛增上所起教法。法智者:谓于方便道中,观...研究佛教唯识法相的学术团体。1927年成立于北京。1921年,韩清净等发起组织学术团体,名法相研究会,开讲《成唯识论...【六识】 十八界中的六识界,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认识了别的作用。即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三条鱼的寓言十分耐人寻味。古时候,波罗奈河里有三条鱼,名叫大思、小思和中思。它们沿着河从森林游到有人烟的地方...小国夫人的福报因缘 人与众生的差别就在于人有礼义廉耻;当佛陀住世时,有这么一段故事:有一次佛陀带着僧团游化诸...
这里有位法师提出二个问题: 问一、末法时代白衣在上座讲经,沙门座下受教﹙这是白衣在高座上讲经,出家人在座下听...
在百法当中,天亲菩萨用比较特别的专有名词,一共有二十四个(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
讼习 讼,争讼,意思是说,我们自己有了过失,但是我们不想把过失发露出来。那怎么办呢?用种种的言词来加以争辩,...
斋僧供佛、烧香献花、悬幡建塔、念佛礼忏,种种三宝上崇奉,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亦可。 或为世间种种利益方便善事...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有福德资粮。第一个是要有勇猛心;第二个,你得有福德。 比如...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说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行囊去找佛。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对...
上乘密宗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上乘 | 下篇:上乘瑜伽 |
【所缘随增及相应随增】 p0745 大毗婆沙论二十二卷十一页云:问:诸随眠云何于所缘随增?云何于相应随增耶?西...
严佛调
难破
数施设建立
伊吾
事重过失及猛利缠过失
华严时
别语
离染
苦法智忍
三时学会
六识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三条鱼的寓言
证严法师说故事《福德与业果》

白衣上座讲经,出家人应该惭愧

有情众生色心的状态--得

地狱的恶报从六根而出

一切善缘皆回向愿生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