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味之最佳者也。楞严经曰:酥酷醍醐,名为上味。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anumānābhāsa。因明用语。为因明八门之第八门。类似比量(比知之量),而实则谬误,即错误之推论。如误以雾...【成就十法堕险恶趣】 p0667 法蕴足论一卷五页云:成就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为十?一、杀...阿弥陀佛于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曾发四十八愿,必至补处愿即为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二愿。又作令至补处愿、摄他国菩萨愿...(物名)香炉之一种。金属所制。有二重之轮层,而附盖。...云何建立受蕴?谓六受身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若乐若苦若不苦不乐,复有乐身受苦身受不苦不乐身受,乐心受苦...(印相)引弟子入坛场内之印也。胎藏界用入佛三昧耶之印,金刚界用萨埵之三昧耶印,苏悉印用合掌,此即以三部之三昧...(术语)二十犍度之一。僧之行法行来进止规定者,是四分律四十九卷所说。...(术语)二因之一。依现世恶善之业因而起未来之苦乐果也。...以一龟之腹眼巧值浮木孔之难,喻指受身为人、值佛在世、遇闻佛法等稀有难逢之际遇。谓大海有一龟,其腹部具一眼,随...【初静虑等中不说念正知舍】 p0685 显扬十九卷十二页云:问:念、正知、舍、一切处有;何故于初静虑等、不说耶...亦名:戒经为上最 子题:律、众律、四尊、缘起、辨相开遮、法聚 含注戒本·戒经序:“一切众律中,戒经为上最。”(...佛说出家功德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说。如果肯依这样真修实行,就能得到无穷利益。 下面我...大愿心,包括了清楚界定修行目标以及矢志实现这些目标的精神。佛法是一条自我转化的道路,没有确定的目标,就不会有...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至于念佛方法,净宗经典与历代祖师大德提供了诸多繁简浅深的行仪。现代净业行人可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状况,择一相宜...问: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外二不孝是什么,它的含意是什么。 方海权答: 不孝者三: 阿意...
我们每天要吃饭,就不能像世间人那样,我们在这个上面也要随顺佛法的净化因缘。我们不但不杀生,而且要不贪食酒肉。...佛教常说的发愿,就是树立学佛目标。每个人发心不同,所以,发愿内容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在每...
回向有三种。 回己向他, 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的众生;第二是 回因向果, 将因地当中的修行回向一种最终的目...
上味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上肩顺转 | 下篇:上品莲台 |
(术语)六坚法之一。谓觉了之坚固也。见三藏法数二十五。...
似比量
成就十法堕险恶趣
必至补处愿
火舍
六受身
引入印
法犍度
生起因
一眼之龟
初静虑等中不说念正知舍
一切众律中戒经为上最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教观纲宗
一函遍复讲记
圣严法师《大愿心》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大安法师:十种念佛方法
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

佛法点滴之生活篇
发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