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外论之名。译曰观察。阇提首那所造。广释二十五谛。饰宗记七末曰:“依涅槃经第三十九,名阇提首那,彼造三弥叉论,此云观察,广辨二十五谛。”涅槃经三十九曰:“阇提首那,与佛论二十五谛遂屈伏,剃发而为弟子。”梵Samiksa。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有二说:一贤首所说之十类:一恒本,不可说之微尘数身,现微尘数之刹土,尽未来际,念念常说普说未曾休止者...【智记别】 p1152 瑜伽九十四卷四页云:智记别者;谓有问言;云何知故,云何见故,彼生已尽?便记别言;生缘尽故;...即地水火风四大中,风大之自性。即风具有动摇之性,可产生流引、增盛之作用,故能令四大所造物质相续变移至他方。俱...【烧热大那落迦】 p1387 瑜伽四卷七页云:又于烧热大那落迦中,多受如是治罚重苦。谓彼所摄狱卒,以诸有情,置无量...(杂语)智度论十七曰:如五百仙人在山中住,甄陀罗女,于雪山池中浴。闻其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譬...三福之一。指行忠孝仁义之世善,感人、天之福果。据观无量寿经之说,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勤修十善业等...(术语)苦之业因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深着苦因,不能暂舍。成实论六曰:衣食等物皆是苦因。...(书名)具名大乘宝要义论,十卷,宋法护等译。集诸经论中菩萨发心修行之功德。...那烂陀,梵名 Nālandā。又作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施无厌寺。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梵 Nālandā-sajghārāma)...【味界】 p0809 品类足论二卷十三页云:味界云何?谓味,为舌已正当尝,及彼同分。...摩揭陀,梵名 Magadha,巴利名同。中印度之古国。又作摩羯陀国、摩伽陀国、摩竭陀国、摩竭提国、默竭陀国、默竭提国...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什么是放下?什么是放弃?大多数人把放下与放弃,混为一谈,在某种情况,不论是生意失败,金钱或人事上被人骗了,乃...
第一,知道如何面对逆境。 逆境带来的痛苦包括两方面,一是事件本身产生的痛苦,二是因无法接受现实带来的痛苦。为...
我们看《百法明门论》这个贪烦恼,什么叫贪呢? 以染着为性、生苦为业。贪能够生起痛苦。譬如说,你现在看到有人去...开朗才会快乐 人经常生活在不安定的心态及环境中,因为不安定,所以我们的生活言行很不平稳,导致自己和别人之间缺...为了建立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应该培养慈悲心,增进智慧。悲智双运可以使人们达到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只具...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在手上,自己也以为在修行。一旦境界现前,作功课的清净心便不...
修行人的相有多种。现在讲一个出家人,叫做持律,是民国时期的人。他以前在天台山时,负责管理蜡烛。他很笨。有一年...我们会觉得有烦恼、有苦难,是因为不明状况,不了解原因;倘若了解烦恼和苦难生起的源头,我们就会明白,烦恼是庸人...
三弥叉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禅 | 下篇:三弥底 |
梵名 Venuvana-kalandakanivāsa,巴利名 Veluvana-kalandakanivāpa。又称迦兰陀竹园,或迦兰多竹林、迦兰那加竹林...
华严经十类
智记别
动
烧热大那落迦
甄陀罗女歌声
世福
苦因
宝要义论
那烂陀寺
味界
摩揭陀国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放下与放弃

让心灵创造幸福

【推荐】痛苦是从执着而来的
圣严法师《快乐由自己决定》
慈悲心和智慧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