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又曰三事衣。言五条七条九条之三衣也。禅林之语。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宋初以降,寺院住持示寂或引退之际,顺次以上位之弟子继承其职,一般寺院皆采用此师徒相传之法。与此继承法相异者,...梵名 Ratnagotra-vibhāgo Mahāyānottaratantra-?āstra(分别宝性之大乘最胜要义论)。凡四卷。后魏勒那摩提译。...【五种不敬信】 p0267 瑜伽十四卷十五页云:又为五种不敬信所执持者,心不调柔,不能生长诸善根本。谓于大师所说正...(仪式)送葬日之前夜,谓之赠别夜,赠别夜之讽经,谓之赠别经。...【二十随烦恼俱不俱起分别】 p0047 成唯识论六卷二十一页云:此二十中,小十、展转定不俱起。互相违故。行相麁...谓一切有为法,其自性本空,非坏灭然后始空。[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参阅“色即是空”2544) p3760...百八三昧之一。能令行者生出福德与智慧之三昧。若菩萨入此三昧,福德智慧皆悉增长,诸三昧性亦从心而出。[大智度论...戒由性遮二义上,分之为二: 一、性戒 杀、盗、邪淫、妄语之四戒也。此四者自性是戒,不待佛制。人若持之即得...(术语)五种般若之一,一切诸法为般若所对境界(般若为能缘之智,诸法为所缘之境),故指一切诸法曰境界般若。见三...无量、无数、无边的世界。...(仪式)扬诵经文,或偈颂谓之讽诵。无量寿经上曰:受读经法,讽诵持说。【又】请讽诵文,略曰讽诵。所谓讽诵愿文等...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佛说盂兰盆经...有学僧请示峻极禅师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极:担枷带锁者。 学僧:如何是邪恶为非的人? 峻极:修禅入定者...
怕痛,是准妈妈们临产前,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心理纠结。 因为,如果自然分娩,生孩子的痛苦在所难免。即便是剖腹产,...
有所求即遭受苦,没有想要求时就快乐。 菩提达摩在论中说: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己是否能得到回馈,因此能体会解脱的快乐。可是,在世人的眼里...一个中年人,年轻时追求的家庭事业都有了基础,但是却觉得生命空虚,感到彷徨而无奈,而且这种情况日渐严重,到后来...问: 净土经典讲到,西方极乐世界无有恶趣之实,乃至名字。原因是因为极乐世界诸往生者阿赖耶识中虽然有恶种子存在...
出家人专心用功修行,一定多少有成就,有些也必定有些神通。否则没有成绩给人家看,人家怎么相信佛教呢?实则信仰佛...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
三事衲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事戒 | 下篇:三事练磨 |
(术语)六即之一。闻佛法名字之位也。...
甲乙徒弟院
究竟一乘宝性论
五种不敬信
赠别经
二十随烦恼俱不俱起分别
即有即空
高出三昧
性遮二戒
境界般若
无边世界
讽诵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行恶与修善

临产念圣号,能让产妇免除痛苦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开始
圣严法师: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极乐世界的人恶种子会起现行吗

【推荐】追求神通的种种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