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Rājñī,译曰王妃。大日经疏九曰:“妃者梵云啰逝,即是王字作女声呼之,故传度者义说为妃。”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paca vidyā-sthānāni。指五种学艺,为古印度之学术分类法。即:(一)声明(梵 ?abda-vidyā),语言、文典之...指恶时、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等六者。即:(一)恶时,指五浊中之劫浊,即恶众生、恶见等四浊...(地名)一作天潼山。在浙江鄞县六十五里。甚高秀。有玲珑岩龙隐潭诸胜。本名太白山,以太白星化为天童降下,故名天...即观想佛像之观法。为十六观之第八。又称佛菩萨像观。略称像观。据观无量寿经载,行者修像想观时,可先安置阿弥陀佛...涅槃经云一行:一行者,如来所行之行也。行以进趣为义,能行此行,则能趣向佛果。虽名一行,而具足五行,故经明五行...四种意识之一。为定中之第六识。意识有明了、定中、独散、梦中等四种分别,其中,明了意识与眼、耳等五识俱起,故称...元代僧。生卒年、籍贯俱不详。曾任松江府(江苏松江)僧录,受“广福大师”之号。据碛砂延圣院板大藏经之大宗地玄文...二藏之一,三藏之一。指释尊为声闻所说之四谛、十二因缘等教说。为菩萨所说之六度等教法,则称菩萨藏。声闻藏一语系...(术语)学习而生智慧之处也。有五种,谓之五明处,又单云五明。地持经三曰:明处有五种:一者内明处,二者因明处,...亦名:罗[目*候]罗为沙弥之始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文列罗[目*候]为初者,如未曾有经,九岁出家也。西方沙弥每至...(界名)又云冥道。总称地狱饿鬼畜生之三道。别名地狱道。琰魔王所住之世界。是俗语也。...(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净土法门,不但是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三恶道都是受苦不暇,愚痴暗冥,没有善根智慧相信,甚至听闻的机会都没有。不但三...
现在,我们讲二祖寺这个道场。《楞严经》第九卷讲: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据历...
在《大智度论》里说,一个具足惑业的凡夫,我们大家都在内,也就是具缚凡夫,被贪瞋痴慢疑、身边戒禁邪缠缚住,让你...
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炉上放出一种异香,不是你烧的香这里有魔,也有圣境。 如果你是念...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但因妄相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这是...
佛在《法句经》里说: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身行,作也与未作。在《四分比丘尼戒本》七佛略教诫中,拘留孙...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印光法师在文钞中...有一天,佛印禅师和苏东坡在禅堂打坐。苏东坡忽然问禅师:禅师!你看一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佛印禅师仔细端详说:...
啰逝
【佛学大辞典】
上篇:啰迦沙弥 | 下篇:啰惹讫哩呬 |
放逸者,依止懈怠及贪瞋癡不修善法,于有漏法心不防护为体,增恶损善所依为业。...
五明
六恶
天童山
像想观
一行
定中独头意识
管主八
声闻藏
明处
沙弥罗[目*候]为初
冥界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出家人要好好办道,不要往钱多的地方跑

具缚凡夫想在五浊恶世成就道业,是不可能的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印光大师论对治烦恼习气

不观他人过,但观自身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