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如来之权谋,巧协于时机也。灵芝弥陀经疏上曰:“权巧赴机,行法非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三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智度论八曰:问曰: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胜义谛有五相】 p1105 瑜伽七十五卷十一页云:复次胜义谛、有五种相。一、离名言相。二、无二相。三、超过寻思所...(杂语)于他发难问,使他不得语,亦不得不语,谓之蒺藜论。杂阿含经三十二记外道嗾其弟子,使向佛发数度蒺藜论,弟...【时分清净】 p0916 瑜伽八十卷十五页云:尽寿行故,久远行故;此显时分清净。...(术语)台宗所立性恶之法门也,贪欲之事虽恶,而具法性之实理,故习于贪欲者,可就贪欲而观法性也。又谓之淫欲即是...又作迦罗咎罗虫、加罗求罗虫。意译作黑木虫。其梵文原语不明,如系梵语 krkalāsa 之音译,则为蜥蜴之一种。大智度...(名数)百法明论所记贪,瞋,慢,无明,疑,不正见之六烦恼也,此六者皆为俱生之惑。同解上曰:此六即俱生,若开恶...含有实习、修养、实践之意。宗教生活中,欲实现生活上之统制、调节、规定等,则须藉修行以完成之。宗教本即有信仰与...【犍坻】 翻续。...凡夫所受报得,皆是业报,业报谓业果也。由过去之业因,招现在之果报。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皆是苦缚,不得解脱...(术语)诗经毛注曰:闲,习也。习道之人也。证道歌曰:绝学无为闲道人。...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念佛人想要往生净土,首先要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佛经多处提到,富贵人学道难,女人学道难。富贵人骄慢奢侈,待人接...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子,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一切都必须自食其力,所以生活非常地穷困与孤苦。一天,他听人说...问: 弟子是一名在学大学生,对于佛教中的普佛回向,有些不解,花钱做普佛对病人或亡灵到底有多大作用?如果只要花...
原文: 九月接汝兄书,言汝有病,心志不定。或急于求医若不暇待者,或医来开方不肯服药,或并请二医等,直同小孩子...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绝。识不可识,智莫能知,非圣非凡,非心非法,全体恁么来,全...
普佛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
小乘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离它,出家的信徒不能接受金钱供养,不能储存,进行一切的买卖...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
权巧
【佛学大辞典】
上篇:权方便 | 下篇:权者 |
(杂语)口毁曰呰。根本律曰:毁訾语者,谓于他人为毁辱事。...
广长舌
胜义谛有五相
蒺藜论
时分清净
贪欲即是道
迦罗求罗虫
六种俱生惑
修行
犍坻
转业报依解脱
闲道人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女人学佛须知
斋僧获福
回向的功德是否会量化

印光大师对恐惧症患者的开示

身相既离,心亦如幻,示疾者谁

寺院普佛有何含义

「中道」的财富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