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名)十六游增地狱之一。见三藏法数四十五。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常醉,梵名 Sadāmatta。住须弥山第三层之夜叉神。又作常醉神、常放逸天、恒醉天、恒憍天、喜乐天。此尊主伊舍那天...禅林用语。乃带有讥讽意味之用语,意指你们看看这个不明宗旨之人。你,指会下之大众。者,与“这”字同。瞎汉,指不...(699~759)唐代太原祁(山西)人。字摩诘。生时,其母梦维摩入室,故以为名。开元九年(721)举进士,累官左拾遗...【非学非无学作意】 p0718 瑜伽十一卷十六页云:非学非无学作意者:谓一切世间作意。...(杂语)三惑同时可断,抑异时可断,别圆二教不同。别教为隔历三谛次第之三观,其三惑异断勿论矣。先于十住初位发心...【贪着利养恭敬戒】 p0979 瑜伽四十一卷一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有其大欲、而无喜足,于诸利养及以恭...【五相不如理思议极微】 p0287 瑜伽五十四卷十二页云:问:何故说极微,无生无灭耶?答:由诸聚色,最初生时,全分...沙门自谦的话,义与贫道同。...(术语)涅槃经六明信解大乘经之人,宿福深广,由于熙连河沙及八恒河沙之诸佛所发心修行。谓之九河供佛,又云九河发...唯识宗所立四种心法(心识之作用)之第二种。又作能取分。即指诸识之能缘作用,为认识事物之主体;亦即能照知所缘对...(术语)又云回小向大。谓不定性之人,回转声闻缘觉之小乘根性而趣向大乘之佛道。如舍利弗,目莲,本二乘人,皆于法...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法要偈) 一、孝顺父母的意义 父母...
汝妄想纷飞, 尚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 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 虽未得一心, 亦可往生。...
一、共修时的魔事 修行人发生魔事时会有那些现象出现呢?这可分自修与共修两种情况来讲。第一种情况是在共修方面,...人的一生,不论是谁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样,你都要善于用微笑营造让人心情愉快的环境,千万不要摆出一幅冷...
我经常给我们道友说,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决心,给自己定出功课来,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念佛不要泛泛地...有个姓李的商人做铺地砖的工作,跟一个客户谈好了,已经签了约,这才发现这笔生意做下去一定是亏本。客户也很会做生...
一个人的一口气没有断,很像一个样子。等到无常鬼一到,一口气回不来了,你们想想看,还像个什么东西?天冷的时候,...
现在我们做一个总结。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有四个道次第,这个次第不能错。第一个发心,确认目标。第二个...
饥饿地狱
【佛学大辞典】
上篇:饥馑灾 | 下篇:驱乌 |
(杂语)聪明之师匠也。梁僧传(浮陀跋摩传)曰:侧席虚襟,企待明匠。唐僧传(僧范传)曰:可谓当时明匠。...
常醉天
你看者瞎汉
王维
非学非无学作意
三惑同异断
贪着利养恭敬戒
五相不如理思议极微
乏道
八恒河沙
见分
回心向大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孝顺父母的方法与果报

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修行人着魔的主要现象
微笑就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功课还没做完,可以明天再补吗
信守承诺

只剩一具尸首,你还想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