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警醒心之惛沈也。唯识论三曰:“作意谓能警心为性。”俱舍论四曰:“作意谓能令心警觉。”宝箧印陀罗尼经曰:“从佛身出种种光明,间错妙色,照触十方,悉皆警觉一切如来。”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梵语 sad anusmrtayah,巴利语 cha anussati-tthānāni。又作六随念、六念处、六念法。即:(一)念佛,念佛之大...【中界】 p0359 瑜伽九十六卷十四页云:若有中苦及中烦恼;是名中界。 二解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三页云:云何中界?谓...(术语)总称密教之法。三摩耶者平等之义,密教以明三密平等之音为本故也。大日经疏一曰: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又作五十字母。系就梵语五十字母中,论列其义门。五十字母包括十六个母音字及三十四个子音字,乃印度儿童于启蒙时所...(术语)八忍之一。照了色界无色界灭谛理之无间道智也。...(术语)起信论所说六粗相之第二。分别违顺二境因而起苦乐之念相续不绝者。...(术语)六根之一。舌为知味发言之根本,故云舌根。义林章三本曰:舌者,能尝能咒,能除饥渴义,梵云时乞缚。此云能...野,指地域、场所。谓生死广漠无际,故以野譬喻之。摩诃止观卷五上(大四六·四九上):“此牢强足,越生死野。” ...指执持伞盖之纲的职称。又称纲取。即指于密教灌顶、曼荼罗供等庭仪行列时,为使遮盖大阿阇梨之伞盖不倾,在执盖之两...【不守根住受二种苦】 p0341 瑜伽九十二卷三页云:复次有诸苾刍、不守根住,于诸境界,心多爱染;心多散乱。由此因...【失收摩罗】 善见云:鳄鱼长二丈余,有四足,似鼍,齿至利,禽鹿入水,啮腰即断。又翻杀子鱼,广州有之。(收...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礼敬诸佛,广修供养修学皈依。 在菩萨戒,佛陀提醒所有的菩萨,你不管怎么忙,你至少要拜三拜,对佛陀要拜三拜,你...
怎么样能够战胜自己呢?当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强忍,有三道智慧,经云:谓一切逆境恶缘现前,菩萨皆悉观察,此等逆...
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佛陀有种种的善巧方便来调伏(调柔降伏)之。 佛陀讲经说法,谈因果...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人,也就会在时时处处感到最幸福。 看到别人因为你的帮助而解决了困难,你...
【原文】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何谓戒律?戒是有所不为,用来防非止恶:律是有所当为,是我们行为之法则。今期要讨论的是二千多年前,佛教从印度萌...
知老居士,为己躬下一着,决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当急时也。但参究工夫,一向都说,提公案话头,若大慧禅师极力主...
在路上遇到一位陌生人, 自称是我的读者, 他说: 听说林先生家里的佛堂很庄严, 改天去参观你的佛堂。 我唯唯诺诺, 然...
警觉
【佛学大辞典】
上篇:警策 | 下篇:释子 |
指地前菩萨为趣入大乘所发之十种心。略称十发趣。即:(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
六念
中界
三摩耶道
五十字门
灭类智忍
相续相
舌根
生死野
执纲
不守根住受二种苦
失收摩罗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没有跟三宝结缘,你就失去了被救拔的机会

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走解脱之路
圣严法师:行善的人快乐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佛教的戒律在当今时代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着最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