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谓人死后三日,请僧设斋食也。释氏要览下曰:“北人亡至三日必斋僧,谓之见王斋。”(由此斋见焰魔王可免罪之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拨无因果之道理,无著于恶空见也。地持论二曰:云何为恶取空?若沙门婆罗门,谓彼此都空,是名恶取空。唯识...【烦恼邪行】 p1191 杂集论七卷六页云:邪行者:谓贪瞋二烦恼、迷境界及见、起邪行。修道所断,见道所断,随其次第...依法力得免地狱苦难之讽诵文。其主要根据如下:(一)出于新译华严经卷十九(大一○·一○二上):“若人欲了知,三世...【遂求忍】 p1247 瑜伽四十二卷十三页云:云何菩萨遂求忍?当知此忍、略有八种。谓诸菩萨、于诸有苦来求索者恶逼能...(术语)梵音Mātaṅga-araṇyaka,三处阿兰若之一。比丘之住处,于去村落一俱卢舍,大牛吼声不闻之处建之。...(一)指心之相状。有心内相与心外相之别。心之本性清净平等,称为心内相。心随诸缘而生种种对境,称为心外相。[维摩...(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安居之竟日,佛命目犍连召集三千大千世界安居之阿罗汉,行自恣之法。此经与同法护译...(术语)有情之身心,见为限一期而断绝,谓之断见,反之而见身心皆常住不灭,谓之常见。此二者名边见,为五恶见之第...为中有之异称。中有介于前生与后生之间,乃居于可求后生之位,故称求生。据俱舍论卷十载,中有常喜希求、寻察后世当...【念防护意】 p0803 瑜伽二十三卷二页云:云何名为念防护意?谓眼色为缘,生眼识。眼识无间,生分别意识。由此...民国初年汤用彤着。为民国以来有关我国佛教史实之著述。计分二十章,内容起自佛教之初传入,以迄南北朝末期佛教传播...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
当代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要主张做慈善,还说做慈善事业是佛教的正务。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很容易引起社会人士的共鸣...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从佛教教义角度看有无相应说法?超荐法会对于亡者有何益处? 说起头七,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佛...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说法度众。一天,神医耆婆邀请佛陀及其弟子前往家中应供,唯独没有邀请槃特比丘。 ...在佛教中,有佛、有菩萨、有罗汉、有天人。 我们人,在这宇宙中,是非常脆弱、渺小、低智慧的动物,你看:说活,多...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谈过失和功德的经典里说:量度不准像,正神不受寓。反别邪魔鬼,为所依而住。如果塑造的...很久很久以前,古印度阎浮提洲的提婆拔提城里,住着一位名叫尸毗的国王.尸毗王管辖着八万四千个属国,六万处山川,八千...
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身与心相依,念兹复在兹。感应不思议,莲开七宝池。 好,这六句话。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
三日斋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支比量 | 下篇:三日耳聋 |
四种得之一。指获得择灭无为法、非择灭无为法时之得。此二无为法不生不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能拘束者,故得...
恶取空
烦恼邪行
破地狱文
遂求忍
摩登伽阿兰若
心相
受新岁经
断见
求生
念防护意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做慈善并非是佛教的正务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
神医耆婆未请槃特比丘的因缘
要谦虚、勿骄傲

敬造如法佛像
尸毗王本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