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楞伽经所说:一,真识,如来藏也,又自性清净心也。离生灭相之真心也。起信论名之为心,亦名如来藏。性宗唯识不立此识。二,现识,又名藏识。真心与无明和合而生染净法之识体也。起信论所谓阿梨耶识之业转现三细也,唯识论所谓阿赖耶识也。但彼不立真妄和合之义。三,分别事识,名转识。缘现识而生之眼等六识也。起信亦名分别事识。楞伽经一曰:“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分别事识。”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专心系念某一对象。长阿含经卷二(大一·一五中):“佛四神足已多修行,专念不忘。”又念虽有称念、心念二义,净土...【四大种品类有三】 p0460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七卷七页云:问:此四大种,品类有几?答:品类有四。谓异熟生,长养...梵名 Apara-?aila,巴利名 Apara-seliya。音译阿罗说部。又作西山部。小乘二十部之一。佛陀入灭后第二百年之时,再...小乘行人修四念处时,每作一观,都并作其余三观,如观身不净时,并观此身是苦、无常、无我是。...(堂塔)应于增益等法,各安置其所尊,而为护摩修法之处。...(譬喻)以长者之一大宅,譬三界之火宅。法华经譬喻品曰:譬如长者有一大宅。( 火宅 )...诸识界系。 一、于八识中鼻舌二识。唯在欲界,不通上界。 二、眼、耳、身、识,唯在欲界初禅二地。 ...(譬喻)以龙须之绳缚,身入水,则转紧转痛,犹如牛皮系体而向日,以喻利养之害身。智度论曰:夫利养者,如龙须绳缚...(术语)八忍之一。照了欲界灭谛之无间道智也。...(术语)六合释之一。带数语之释也。如言三藏,于藏带三之数,是带数语也。因而释三藏为三种之藏,此谓之带数释。...(名数)天台宗所说。即覆障吾人使不得证见中道实相道理之无明本惑,有四十一品也。于所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慈心就似如意宝,能遍流一切资具海、饮食海、欢乐海、眷属海、受用海、音声海、言辞海、智慧海。安住在慈心中,畅游...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问: 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我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因此特别烦恼,怎么才能排除这些多虑的想法?每到...《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或者讲妄想...每次共修,看到大悲殿的观音菩萨,庄严面相,两耳垂肩,目光慈悲,下巴饱满。我就想,这就是福报相啊。什么时候能修...从佛法的因果关系来讲,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以前我也特别不理解,这个舍得舍得,舍了以后怎么会得呢?我现...你要礼佛前,一定先要发愿。第一个愿发菩提心,要成佛。这个愿,绝对要发。成佛,是成就我们自己的心佛。我跟佛是平...佛陀成道之后,严格持守戒律,广为度化有缘众生。在弘法过程中,即便受到恶人辱骂,佛陀也会忍辱无嗔。曾有一个恶人...
三识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二识 | 下篇:五识 |
(天名)Viṣṇu,又作毗瑟纽、毗纽、韦纽、毗瑟笯、毗瑟怒、毗搜纽、毗瘦纽。那罗延天之别名也。又为自在天之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