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名)为回转书架而收经文者。梁傅大士所创造。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习得一印相而顿得成佛之利益也。【又】一法印之意,谓诸法实相唯一不二之真理也。玄义八之上曰:释论云:诸...【法现观】 p0760 杂集论十三卷十三页云:法现观者:谓于诸谛增上法中,已得上品清信胜解,随信而行。所以者何...【七种作意功能差别】 p0065 瑜伽三十三卷七页云:又了相作意,于所应断,能正了知;于所应得,能正了知。为断...凡二卷。又作义云语录。日僧永平义云撰,圆宗、即门等编。本录与永平道元之学道用心集同为日本曹洞宗典籍刊行之嚆矢...华严宗所立十重唯识之一。依事事无碍之相所成立。即理性圆融无碍,故依理所成之事,事法相入,事相别体,显了分明而...(名数)赡部洲之中地,由阿那婆答多Anavatapta池(旧曰阿耨达池)而出之四大河也。一、殑伽河Gaṅgā,旧名恒河,...赞叹佛德,超九劫早成佛。据大智度论卷四载,释迦佛与弥勒昔于因地同修菩萨行时,见弗沙佛入火定而放光明,释迦佛即...(术语)谓小乘所说灰身灭智之涅槃。胜鬘经曰:言阿罗汉辟支佛观察解脱四智究竟得苏息处者,亦是如来有余不了义说。...凡八卷。日本华严宗学僧凤潭(1654~1738)着。又作因明入正理论疏瑞源记。为慈恩大师窥基所著“因明大疏”之集注,...辽代学僧。生卒年不详。住南京奉福寺。著有南山道宣所撰四分律行事钞之注疏四分律钞详集记十四卷,及科文三卷。四分...【无余依涅槃界教】 p1086 瑜伽九十二卷十六页云:若由如是不住烦恼后有苦果;卽由如是乃至寿尽,既灭没已;一切余...十小咒...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我们从佛陀的名号华光如来,没办法去判定是净土、秽土,但是从国土的依正庄严可以看出消息。 基本上,我们判定秽土...
面的三皈依,它不应该只属于人天乘,它是应该共于五乘。整个五乘的修学,如果离开了三宝的功德,离开了三宝的引导,...
释尊告诉曼殊室利,从我们这个世界往东方去,过五倍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国土,有一个佛国世界,名叫妙宝,其佛祖号称宝...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禅堂有明神宗皇帝御书的匾额楹联:智水消心火,仁风扫世尘。匾曰:寡过未能。世人常常心火燃烧,...● 以下论理事: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众生沉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
先了解何为大佛顶,古人都说这部《楞严经》是开悟的《楞严》,开显我们本具的大佛顶的如来藏性,妙真如性。那这个悟...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净土法门特别谈到出世间法的特点,就是讲真为生死。我们来修行佛法念佛,不是为了...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
转轮藏
【佛学大辞典】
上篇:转轮王为半偈剜身燃千灯 | 下篇:转轮高座 |
(名数)福业,非福业,不动业也。一福业,为欲界之善业,感生可爱之果,而利益有情,故名福业。二非福业,为欲界之...
一印顿成
法现观
七种作意功能差别
义云和尚语录
融事相入唯识
四河
赞佛超九劫
苏息处
因明论疏瑞源记
澄渊
无余依涅槃界教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推荐】胎儿没成形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的八大愿

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印光大师嘉言录--释普通疑惑

何谓「大佛顶」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