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转即起之义,依有为法之因缘而生起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转是起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堂塔)Aviddhakarṇa,译曰不穿耳。在中印度波罗奈斯国东,战主国之伽蓝。昔国王为睹货逻国沙门建立。西域记七记...(一)指葬祭场。[敕修百丈清规卷七亡僧板帐式条] (二)指涅槃台,即置棺之台,又作化坛。(参阅“化坛”1328) p95...如波之当体即水,烦恼之当体即菩提,生死之当体即涅槃。为水为波,为菩提为烦恼,皆因实智与妄情所见之异。妄情之前...衣指袈裟,钵是出家人用来盛放施主供养食物的应器,二者都是出家人重要的法物,并可作为师承的信证,衣钵的授受即代...(仪式)俱舍论曰:为临终令生善念中死,打钟鸣磬,引生善心故。行事钞下之四曰:若终亡者,打无常磬。佛祖统纪六(...【菩提分法七位次第】 p1133 大毗婆沙论九十六卷九页云:已说菩提分法所以;次第今当说。问:何故先说四念住、乃至...【四念住建立】 p0449 瑜伽二十八卷二十二页云:又为对治四颠倒故;世尊建立四种念住。谓为对治于不净中计净颠倒;...(名数)佛性虽常住不变,然为他修证,分三义:一、自性住佛性,一切众生本有之,为自性而常住者。三恶之众生,唯具...梵语 adhigama,巴利语同。修习正法,如实体验而悟入真理,称为证;即以智慧契合于真理。依其所悟,能证得智慧之结...言戒取者,谓于随顺诸见之戒禁,及所依蕴。执为此因最胜,能得清净之果。无利勤苦所依为业,谓牛狗等戒,及投灰、拔...【成唯识论随注】 十卷,又名《成唯识论随疏》,明代高原大师原著,比丘明善随文疏释其义,书未成而明善逝世,其法...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龙藏本)...
很多人想禅修又怕禅修,有的人甚至怕在禅修中走火入魔。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的原因是没有指导老师。在我看来是因为...
我们今天讲这个缘起门里边的第三个因缘,叫做显现他的果地功德。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设的极乐世界净土法门,度化众生,...
净土宗祖师在信愿行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永远也学不完的楷模。 慧远大师当年对于净土的信心,...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有许多聪明好学的人,有作为、有成就者,古今中外可谓不胜枚举。但是,也有许多聪明好学的人,无所作为,未见成就,...
昨天我们讲了修行中会出现的魔障。所谓的魔就是障碍,使我们的修行停滞不前。以佛法的正知见来看,本来是没有魔的。...
【如是发回向愿已。复往余静室。端坐一心。若称诵若默念我之名号。当减省睡眠。若惛盖多者。应于道场室中旋绕诵念。...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然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的催折,尤其是生离死别...
转起
【佛学大辞典】
上篇:转骨 | 下篇:转迷开悟 |
又称归敬文、归敬偈。即在经、律、论三藏之首,先述归依礼敬佛菩萨及三宝等之文词。一般为“归命大智海毗卢遮那佛”...
阿避陀羯刺拏
山头
当体即是
衣钵
临终鸣钟
菩提分法七位次第
四念住建立
三佛性
证
戒取
成唯识论随注
【大藏经】僧伽吒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

彰显佛的果德

慧远大师三十年迹不入俗

【推荐】佛教对饮酒吸毒的态度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魔障出现的原因及对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