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九十六卷九页云:已说菩提分法所以;次第今当说。问:何故先说四念住、乃至后说八道支耶?答:随顺文词巧妙次第法故。复次随顺说者受者轻便次第法故。复次四念住、从初业地、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先说。四正胜、从暖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次说。四神足、从顶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次说。五根、从忍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次说。五力、从世第一法乃至尽无生智,势用常胜;是故次说。八道支、见道中胜。七觉支、修道中胜。问:何故八道支、见道中胜;七觉支、修道中胜耶?答:求趣义、是道支义。见道速疾,不越期心。顺求趣义;故见道中、八道支胜。觉悟义、是觉支义。修道九品、数数觉悟,顺觉悟义;故修道中、七觉支胜。问:若尔;何故先说七觉支,后说八道支耶?答:随顺文词巧妙次第法故。复次随顺说者受者轻便次第法故。复次随顺增数次第法故。谓先说四、次说五、再说七、后说八故。复次显清净法渐增长故。谓先修四、次修五、次修七、后修八故。有余师说:诸修行者、先由念住,于身等境自相共相,如实了知。除自相愚及所缘愚,导起诸善。如有目者,引导盲徒。是故最初说四念住。由念住力,了知境已;于断修事,能发正勤。故于第二,说四正胜。由正胜力,令相续中,过失损减,功德增盛;于殊胜定,能正修行。故于第三、说四神足。由神足力,令信等五、与出世法、为增上缘。故于第四、说于五根。根义既成;能招恶趣烦恼恶业、不能屈伏。故于第五,说于五力。力义既成;能如实觉四圣谛境,无有犹豫。故于第六,说七觉支。既如实觉四圣谛已;厌舍生死,欣趣涅槃。故于第七,说八道支。评曰:应知此中前说为胜。以修道位邻近菩提,顺觉义胜;故说觉支。又修道位、九地九品、数数能觉觉支胜故。如是已总说菩提分法七位次第。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七大之一。如色性周遍于法界,见性亦遍满于法界,名为见大。见闻觉知中,就初而独立见大。见楞严经三,三藏...1、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进行、止观行。 2、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圣行是指菩萨修习戒定慧三...明代僧。生卒年不详。新安(安徽歙县)人。又名远清。初习华严,游方至越州(浙江绍兴);其时慧云律师于灵隐寺传授...【于善不喜足】 p0748 集异门论二卷十六页云:于善不喜足者:如有一类非唯得少戒,便生喜足,广说乃至非唯得死...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觉。谓依菩萨从初正信,发心观察,若证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萨究...(术语)如来净妙之圆觉心也。圆觉经曰: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杂名)为供米之田地也。...发菩提心,是大乘佛教区别于小乘佛教的一个根本出发点。这个概念在初期大乘经如《宝积迦叶会》、《无量寿经》等中已...据往生要集卷上本载,阿鼻地狱之十八狱卒各具有六十四只眼。 p1251...【欲取】 p0983 如四取中说。 二解 如取支差别中说。 三解 法蕴足论十卷二十七页云:云何欲取?谓欲界系除诸见,余...(名数)还源观说六观:一,摄境归心真空观。二,从心现境妙有观。三,心境秘密圆融观。四,智身影现众缘观。五,多...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普贤菩萨行愿赞...
2013年4月20日凌晨6:26分,近代高僧虚云和尚法子、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
宗赜法师是宋朝人,宗赜法师的法脉是从禅宗一脉下来,但是他对于净土也是情有独钟。他当时启建了一个莲华胜会,就是...
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佛教四圣谛摆在第一,又称以八苦为师。苦难是吾人最好的老师,苦难能...
通常我们遇到一些逆境时都会说,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怎么会遇到这样的倒霉事。一有点儿不好的事情,或者会说,我真...
佛教里面说忏悔的方法,有说两种,事忏和理忏;也有说三种,作法忏、取相忏、实相忏。 作法忏就是僧团每半个月做一...所谓高僧或高尼,并不是自己说:我是高僧、我是高尼,那么自己就是高僧、高尼了。真正的高僧或高尼,也不会说:我要...
今先说轮回二字之义,这轮回之义就是人间所共知的一句俗话,乃说轮过来又回过去的意思。若问云何是轮过来回过去的呢...1、一个素食者至少拯救3只羊、11头牛、43头猪、1,100只鸡和千万只鱼虾。 2、如果一个人选择素食,那么他立刻就可以...
菩提分法七位次第
【法相辞典】
【菩提分法七位次第】 p1133
上篇:菩萨诸位中所作差别 | 下篇:菩萨不能入灭尽定 |
(术语)心身之异名。魂者心识,有灵用而无形者。魄者有形体而为心识之依处者。礼记郊特牲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
见大
五行
性清
于善不喜足
染心六种
净圆觉心
供米田
发菩提心
六十四眼
欲取
六种还源观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今晨安详示寂

北宋高僧宗赜法师

【推荐】以逆境苦难为师

【推荐】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佛教的忏悔方法有哪些
圣严法师《尊重他人、奉献自己、成就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