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佛未开许之事,不经开(开许)废(禁止)之新事例,得随其时其处之宜而开废之,是谓随方毗尼。有部百一羯磨十曰:“尔时佛在拘尸那城壮士生池娑罗双树间,临欲涅槃,告诸苾刍曰:我先为汝等广已开阐毗奈耶教,而未略说,汝等今时宜听略教(梵云僧泣多毗奈耶)。且如有事,我于先来非许非听。若于此事顺不清净违清净者,此是不净,即不应行。若事顺清净违不清净者,此即是净,应可顺行。”然依五分律,则即经世尊之开遮者,于余方似亦许取舍也。律二十二曰:“告诸比丘: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因而义净三藏以五分律之文为译者之谬。寄归传二曰:“有现着非法衣服将为无过。引彼略教文云:此方不净,余方清净。得行无罪者,斯乃译者之谬,意不然矣。”由小乘涅槃经之说及佛平素之训诫观之,却似五分律为正。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全一卷。唐代金刚智译。全称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为金刚界仪轨中之文殊五字法...(杂语)佛说华严经,依旧译六十卷经,则为七处八会,依新译八十卷经则为七处九会也。...(术语)谓无漏心也。唯识论二曰:亦薰本有无漏种子,令渐增盛,展转乃至生出世心故。...(术语)缘虑之状。圆觉经曰: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集。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巴利语 sappītika-samādhi。禅定之境界分有喜、无喜等多种。于四禅中之初禅、二禅,及五种禅中之初禅、二禅、三禅...(术语)真言所谈。谓佛之三密与众生之三密,互相映而摄持。即入我我入也。...(术语)定之别名。梵名三摩钵底,在定中,身心平等安和谓之等,定能令至此平等位,故名为等至。是唯定而非散。通于...(一)又作金针双锁。指密教现图胎藏曼荼罗中之金刚针(梵 Vajra-sūci)与金刚锁(梵 Vajra-?rvkhalā)(锁)二菩萨...(一)逝,意谓迁流无常。指梵天王之宫殿及人类之宫殿,以其变迁易逝,故有此称。俱舍论记卷十八(大四一·二八二下)...禅宗公案名。叙述黄檗于佛殿上礼佛,与当时为沙弥之唐代宣宗所作之问答。黄檗宛陵录(卍续一一九·四一九下):“师...指六种譬喻。如金刚经谓世间诸法乃是空而无常,而以梦、幻、泡、影、露、电为喻。净名经则以幻、电、梦、炎、水中月...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
今天我们依然是讲净土缘起的第七门,就是为什么说净土,是显现它的大胜方便。所以,今天的这个法,相对来讲很简短,...1、念药师咒 药师经说: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疟、干消、黄热等病...我们大家活在这个世上,天天有人生,天天有人死。长寿者一百多岁,短寿者十几年,还有的生下来就死了。人的一生一世...
布施如果附带不合理的条件,是可以不接受的。这是为了要帮助对方,舍弃不好心念的做法,让他真正安住在布施的善法中...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你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 两...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 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持身清高固然是好事,然而过犹不...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之外,还有一种苦叫做求不得苦,也就是欲求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
十大愿,是总说的。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头,每愿是不同的,这叫别相;但是,同名行愿,是同相。那么,...
随方毗尼
【佛学大辞典】
上篇:随心供佛乐 | 下篇:随文作释 |
【行向补特伽罗】 p0609 瑜伽二十六卷三页云:云何行向补特伽罗?谓行四向补特伽罗。何等为四?一、预流果向,...
曼殊五字心陀罗尼品
九会说
出世心
缘相
有喜定
彼此摄持
等至
金针双锁
逝宫
黄檗礼佛
六喻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净土法门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避免横死、灾难的方法
人生之意义

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
一碗饭与一念间

持身不可太皎洁,处世不可太分明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