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Kikāṇa,西印度古王国名。在伐剌拏国之西方山中。以多产羊马而有名。见西域记十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非想非非想处,梵名 Naiva-sajjānāsajjāyatana,巴利名 Nevasaānāsaāyatana。非想非非想乃就此天之禅定而称之...四魔之一。又作蕴魔、五阴魔、五众魔、身魔。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能使有情众生受种种障害,故称五蕴魔。(参...(术语)一切事物尽备法则,故总名为法。一法者,犹言一事一物也,三藏法数四曰:法即规则之义。华严经十三曰:惟以...(譬喻)佛于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四枯四荣,此...(术语)舍三界生死之迷,达于涅槃之悟也。离烦恼之迷,得菩提之证也。...谓十方众生同乘一如之理而顿证佛果。一如,即真如之理。顿证,谓速疾证果,有别于渐修、渐断、次第而证之菩提果。 ...(术语)与法身偈同。又佛所说之经卷,谓之法身舍利。如来所说实相中道之理,不改不变,性相常尔,故云法身舍利。法...(人名)名梵琦,字楚石。得法于元叟端,住持天宁永祚寺。明洪武三年寂,寿七十五。国初第一等之宗师也。见续稽古史...【灭尽定独名解脱】 p1215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二卷九页云;问:何故二无心定中,惟灭尽定、立为解脱;非无想定?脋...谓于应身与化身之同异,诸经说法不同,如同性经、金光明经于应身之外立化身,则二身差别;大乘起信论于应身之外不立...谓预流果。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所言有为预流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住在观音殿的旁边,能够跟观世音菩萨成为邻居,是一种难得的缘份。 每天都有很多次经过观世音菩萨面前,有时会进行...不少信众和我说起,他们在现实中遇到不少的误解。有的人,一提起佛教来,第一反应就认为是迷信;还有的人,一说到学...
一切法相,梦幻泡影,似露似电,应起正观。 身心世界,尽是无常,凡愚执常,恋恋不舍。 不愿面对,自欺于己,徒须伤...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广行菩萨道,常济救贫苦、利益许多的人。因此,很多人都喜欢...
【原文】 或曰:参禅须近明师,若无明师,须看经教。念佛只贵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则决定往生,何藉善友、经教...
佛法住世二千五百年就说了四件事:你要信仰佛法僧三宝,你要勤修戒定慧三学,你要息灭贪嗔痴三毒,你要净化身口意三...
今天开始我们要讲一些,既然是道场嘛,就是讲一些入道的,带点道气的故事给大家听。先讲一个百食一味的故事。 在佛...
当我们供养僧众的时候,哪怕所准备的财物极其微薄,也应选择一位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当作供养的对境,而不要盲目相信那...
稽姜那
【佛学大辞典】
上篇:惮哆家瑟诧 | 下篇:疟加持 |
谓现法中。贪瞋癡等。一切烦恼。皆已永断名阿罗汉果言。...
非想非非想处天
五蕴魔
一法
四枯四荣
转迷开悟
一如顿证
法身舍利
楚石
灭尽定独名解脱
应身与化身同异
预流果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自在观音
学佛有什么好呢

达观法师:无常观偈语
信能致富

净土修行为何也需要明师、看经教

人生修养的四大选择

百食一味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