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三因中之缘因,了因。智慧谓之了因。其他一切之善根,谓之缘因。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不作业】 p0318 瑜伽九卷六页云:不作业者:谓若不思业,若不思已,不起身业语业。...【行向补特伽罗】 p0609 瑜伽二十六卷三页云:云何行向补特伽罗?谓行四向补特伽罗。何等为四?一、预流果向,...【如来化身无自依心有依他心】 p0584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五页云:世尊!如来化身,当言有心?为无心耶?善男子?...(杂语)修法之尼僧也。...(1602~?)明末曹洞宗僧。陕西泾阳人,俗姓任。号方融。十六岁登五台山谒续灯堂之大材禅师,受沙弥戒,法名如玺。...(术语)心之作业。即三业中之意业也。...(异类)大乘义章八末曰:此之六种,经名为道,亦名为趣。有饿鬼业因者之所趣,故曰饿鬼趣。五趣或六趣之一。...(杂语)真实微妙也。教行信证行卷曰:称名则是最胜真妙胜业。...禅林用语。为“黑漫漫”之对称。堂堂,谓容貌之盛。即指全体明白显现,从而见其相貌堂皇伟大。又为表示公案现成当体...梵语 ?ūnyatā,巴利语 suatā。音译作舜若多。指空之自性、空之真理,乃真如之异名。依唯识家之说,真如为远离我...【发心】 p1160 显扬二卷十九页云:发心者:谓诸菩萨发菩提心。若诸菩萨、住菩萨法性;为欲利益十方世界所有有情,...佛说弥勒下生经...维摩诘所说经...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弘化,每天早晨依惯例着衣持,到王舍城次第乞食。有一位火与婆罗门远远看见佛陀,立...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这个外境是由业力变现的,你只要跟外境借来的所产生的力量,...
刚出完差回来,好累,身体也累,心也累 为什么我会这么累?一是为了将来从老板娘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但是将来而不...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杀业。以非杀无肉故,以钱雇人代杀故。...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芳和尚薙发。老人自南岳来休夏金竹,禅人拈香请益,因示之曰:汝已...
修行必须有善知识护导我们。地藏王菩萨就护导我们,他把我们拔出恶道,提携接手,牵着我们出去,就像我们天天念地藏...问: 既然心作心是,念佛成佛,念菩萨成菩萨,都在一念之间,那又何必发愿与回向呢?弟子虽然经常念佛菩萨圣号,但...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作为净宗根本经典之一,是释迦牟尼佛在摩羯陀国应国太夫人韦提希之请而宣说的。内容包括定散二...
缘了
【佛学大辞典】
上篇:缘力 | 下篇:缘己生 |
指具有因缘之状态者。属四缘中之“因缘”。小乘认为六因除能作因外,其余五因皆为因缘性。唯识家认为,种现相望之因...
不作业
行向补特伽罗
如来化身无自依心有依他心
法尼
如玺
心作
饿鬼趣
真妙
露堂堂
空性
发心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施多福大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不愿面对的真相--一位白领居士的思考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为第一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图自在

出了三途的众生为何又回来了
念佛不回向和发愿,是否可以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