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唐朗州德山院释宣鉴,姓周氏,剑南人。幼出家,深明经律,最达金刚经,时称为周金刚。不信南方禅宗之道,山欲破碎之。负金刚经疏钞到沣州。见一婆子卖油糍,欲买之作点心。婆指其担云:这个是甚么?师曰:金刚经疏钞。婆云:我有一问,若道得,我当供上座油糍。若道不得,别处买去。师云:但问。婆云:经中道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上座欲点那个心?师无语。婆遂指使去参龙潭。直之沣州龙潭寺至法堂曰:久闻龙潭,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龙潭和尚引身屏风后云:子亲到龙潭矣。师无语。一夕侍立久。潭云:更深何不下去?师便出。却回云:外面黑。潭点纸烛度与之。师拟取。潭即吹灭之。师当下大悟礼拜。翌日悉焚经疏。辞抵沩山,复还住沣阳三十年,遭武宗废教隐独浮山石室。宣宗大中初,武陵刺史薛延望坚请居德山。其道峻险,棒杀天下衲子。咸通六年寂,寿八十四。见宋高僧传十二,传灯十五,会元七。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独觉菩提】 p1384 显扬三卷十九页云:二、独觉菩提。谓独觉乘转依所得寂灭,及趣寂灭道。...【空解脱门智】 p0790 瑜伽六十九卷十页云:空解脱门智,八智所摄。谓法智、类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及...【业异熟法】 p1219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业异熟法云何?谓业异熟十一处少分,除声处。...嚫,为达嚫(梵 daksinā)之略称,布施之意。供僧之物即称僧嚫。 p5753...(术语)天台宗之语。四教各果上之佛也。四教仪曰:钝则但见偏空,不见不空,止成当教果头佛。...【清净缘起】 p0960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三页云:七者、说有清净缘起。谓依他音、及依自内如理作意,发生正见;能...明代法相宗僧。吴人。字高原。万历年间为名儒王肯堂讲成唯识论,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并将当时之讲义录成“成唯识论...禅宗公案名。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对某僧之“如何是佛”一问所作之机缘语句。无门关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二九五...(名数)一老,二病,三死。狱卒将罪人到阎罗王前时,王责之曰:我遣此三天使诫汝,汝何不觉知?见长阿含经十九地狱...【有漏行】 谓以有漏智(世俗智)行世俗之善恶等行为。亦即以有漏心所修的行法,称为有漏行。如见道以前的修行,及...(流派)Ārya-mahāsaṃghika-nikāya,译曰圣大众部。小乘分派之名。见寄归传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毗尼日用切要...
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四种方法被称为四摄法。...默照是一种禅修的方法,平常生活也可以用:「照」是清楚知道发生甚么事,「默」是不要有回应。 人在风平浪静时,可...
好,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四念处呢,这个我们先解释这个标题,这个四,就是它有四个法门,四个智慧的法门去观察...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听到这句话我们就知道念佛法门,在整个普遍大众中是有许多人修学的...
【原文】 复次,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损得病,如前说。二者、鬼神所作得病。三者、业报得病。如是...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叫做凡夫的六度。因为我们修六度很痛苦的,我们有内在的烦恼业...
我二十三岁的时候,在开县大觉佛学院教书,那时,刚从汉藏教理院毕业没多久。我在汉藏教理院是十六岁入学,到二十一...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事实上,是在升华...
德山
【佛学大辞典】
上篇:德叉迦 | 下篇:德山托钵 |
(名数)弟子欲受灌顶者,应具十德。是灌顶具支分之随一也。一、信心,阿阇梨观彼现在之根性或久远之因缘,于此不思...
独觉菩提
空解脱门智
业异熟法
僧嚫
果头佛
清净缘起
明昱
云门干屎橛
琰魔三天使
有漏行
阿离耶莫诃僧祇尼迦耶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四种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圣严法师《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得病的因缘与疾病出现的相状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