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Mahāmaitreya,译曰大慈。见大日经疏九。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作游增地狱。即附属于八热地狱之小地狱。八热地狱为大地狱,每一大地狱各有十六小地狱。即于各大地狱狱城之四面门...又作忏法堂、半行半坐三昧堂、法华堂、三昧堂。指以普贤菩萨为本尊,而修法华三昧之堂舍。天台宗多将之与常行堂(修...即唯佛与佛能互知之智。与“唯佛与佛乃能究尽”一语同义。其义有二:(一)谓佛之悟境唯佛知之,因位菩萨等不可得知。...(术语)十二入之一。新作法处。意识所缘之境也。...高丽仁宗朝(1123~1146)之僧。生年、籍贯均不详。据东国通鉴卷二十二之十年壬子条所载,妙清自称自禅师道诜经康靖...凡十卷。后秦僧肇撰。全称维摩诘所说经注。又作注维摩、注维摩、注维摩经、净名集解。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鸠摩罗...【内行】 p0365 集异门论十一卷九页云:云何内行?答:若行、在此相续,已得不失;是名内行。...(术语)心与目,即意识与眼识也。得见色境者,五后之意识与眼识相依而成之,故曰心目。又爱憎所见之境等,独由于五...【杂秽语有三种】 p1413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六卷十八页云:云何杂秽语从贪生?谓如有一、为己及他名利等故,作杂秽语...梵语 eka-rūpa。(一)指一物质之形象或现象。 (二)乃极其微细之意。往生要集卷中(大八四·五六上):“一色一香无...【过去与不现四句分别】 p1223 发智论一卷八页云:诸过去、彼一切不现耶?答:应作四句。有过去、非不现。谓如具寿...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它跟先秦的原始儒家有很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而人是血肉之躯,和心爱的人分离时,难免会心生忧苦、潸然泪下,...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身排毒养颜的健康。专家指出,只有及时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及过剩营养,保持五脏和体内的清洁,才...
问: 师父,是经书读得越多越好呢?还是读得越深越好呢? 梦参老和尚答: 我推荐经书,我得看看你的个性,还得知道...头顶天,脚踏地, 人生全在一口气; 切记气上有三记: 怄气赌气发脾气; 怄气只能气自己, 赌气彼此更对立; 拍桌打...与一位作家朋友聊天,我问是什么促使他不停地写作?他回忆起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给我讲述了他曾经的遭遇。 他在高中...我在纽约遇着这么一件事,有一位跟我天天拜忏的弟子,她是马来西亚的华侨,在邮政局工作。她对面坐的是位美国小姐,...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这个观是很重要的,由这个观行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由这个...
摩诃妹呾屐也
【佛学大辞典】
上篇:摩诃毗佛略 | 下篇:摩诃波阇波提 |
(人名)Kumārajiva,又作鸠摩罗时婆、鸠摩罗什婆,罗什三藏之具名。译曰童寿。合取父之名童与母之名寿者。出三藏...
游增地狱
法华三昧堂
唯佛与佛知见
法入
妙清
注维摩诘经
内行
心目
杂秽语有三种
一色
过去与不现四句分别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能够弘扬因果轮回观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圣严法师《超越别离的痛苦》
10种食物对排毒养颜最有效

经书读得越多越好,还是越深越好
生气真傻
不要忘了感谢你的「仇人」
梦参老和尚:坚定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