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趣田,畜生。二苦田。贫穷困苦之人也。三恩田,父母等也。四德田,三乘之贤圣也。见俱舍论十八。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天名)双身象鼻之欢喜天名。见誐那钵底条。...色界诸天分为四禅,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一、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即梵众、梵辅、大梵等三...(术语)五部者,迷于四谛之理之四部见惑,与迷于世上事相之一部修惑也。三界九地各有此五部。依萨婆多部之义,则佛...(术语)破安居也,不守安居禁足之制,出法界而外游也。行事钞上之四曰:准此结成者,从初去日即须劝觅安身处,若未...(杂名)Kamkara,数量名。法华经药王品曰:甄迦罗,频婆罗Bimbara,阿閦婆Akṣobhya等偈。俱舍论十二列五十二数,...为“他摄”之对称。指以戒法专摄身、口、意等三业,使不放逸。又以自己发愿修行之力摄持而证得果位,亦称自摄。此义...谓酬报因业之土。即由众生自业所感之依报之国土,及为酬报菩萨因位之愿行所得清净之佛土。 (一)众生自业所感之报土...九种缘上界上地所起之惑。即见苦所断之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疑、无明,及见集所断之邪见、见取见、疑、无明。即...谓了知生死果报之苦,而断除招此苦果之烦恼恶业。苦者,苦谛,乃生死之果报;集者,集谛,乃烦恼恶业。大乘理趣六波...(行事)唱弥陀之名号百万遍也,满百万遍者。必得往生,唐道绰禅师依木槵子经,检得百万遍之文,会之于阿弥陀经之七...【鹦鹉喩补特伽罗】 p1472 瑜伽六十九卷六页云:云何鹦鹉喻补特伽罗?谓如有一、唯依于文;不依于义。唯随文转;不...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雨宝陀罗尼...
有一次,尊者阿难随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 一天夜晚,尊者阿难在讲堂集合比丘...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时间,在统一的地点,在规定的日期,洒净结界,排除干扰,集...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大家在用功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克服两种情绪...
佛陀把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相是什么?你清楚了,你就不容易被五阴的魔境所转。 真本无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旷野,广阔无垠,浮云流水,嫩草鲜花,着实是一个好去处。 有一头水牛王,每日里带着众多的牛...佛在世时,有一位频沙王,是佛陀的大护法,他有位很好的朋友弗迦沙王。一天弗迦沙王派使者送了一座金塔莲花座给频沙...
宋徽宗致和三年,四川峨眉山在四月间刮起了大风,刮倒了一棵老树,里面现一个大洞出来,一个人坐在洞里,头发胡子都...
四福田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福田 | 下篇:真福田十法行 |
无癡者,由报教证智决择为体,恶行不转所依为业,惭等易了故不再释;报教证智者,谓生得闻思修所生慧,如次应知;决...
迦那跋底
四禅天
五部合断
破夏
甄迦罗
自摄
报土
九上缘惑
知苦断集
百万遍
鹦鹉喩补特伽罗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阿含经故事:时刻不染着

【推荐】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

禅坐时需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水牛忍辱
人命在呼吸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