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惜物而不与人,贪求而无饱足之心。法华经方便品曰:“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中阿含经三十一曰:“我见世间人,有财痴不施。得财复更求,悭贪积聚物。”文句四下曰:“悭贪堕此趣,此趣多饥渴,故名饿鬼。”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小乘律藏所说之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具足戒中,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戒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戒条...凡五卷。高丽僧一然(1206~1289)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为记录朝鲜三国(新罗、高句丽、百济)所传遗闻逸事...【声闻乘种性】 唯识所立的众生之五种种性之一,又作声闻定性、定性声闻,乃具有可证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者。参阅‘...出家众无罪而自愿返回俗世生活者,称为归俗。有罪斥令而归,则称还俗。或亦以归俗混同于还俗。[禅林象器笺罪责门]...(经名)一卷,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列之于伪经目录中。然天台以之为涅槃经之结经,往往引用之。法华文句九下曰:像法决...(物名)梵语阿萨曩Āsana。诸佛以莲华为座。智度论八曰:劫尽烧时,一切皆空。众生福德因缘力故,十方风来,相对相...谓触于不净物。印度婆罗门法中,严立触秽之条制,且有祓除之法。大日经疏卷二十(大三九·七八○上):“触秽时者(...【不能数往寂静园林】 p0341 瑜伽七十一卷十四页云:复次由三因缘,不能数往寂静园林。一、放逸懈怠所拘执故。二、...三藏法数云:八背舍,亦名八解脱。背谓违背,舍即弃舍,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杂语)生死之道途也。归敬仪中曰:迷想见则生途日增。...(名数)善财童子南询第二十参遍行外道对童子自说为一切种生演说十种法门。一或为演说一切世间种种技艺,使得具足一...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龙藏本)...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界都是心变现的,无量地狱相是由心变化的。心变化的是没有的,...
念佛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上面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个窗口。我们一...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
在台湾参学其间,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台湾的道边路旁,不时能看到写有南无阿弥陀佛字样的牌子,附近也没有寺院。 这...问: 如果皈依了,但是没有好好念经修行,最后靠自己的愿力,就是一心往生净土,可以去么?再加上他力呢? 宏海法师...问: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功德偈颂之间其效用是否有差别?请法师给予明示,阿弥陀佛! 曙详法师...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称一拜或只合掌) 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如前拜称) 三、南无阿弥陀佛 ...
佛教和儒、道二教设教化导的初心,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是,同样是劝人向善,佛法却是最高明、最究竟、最如法的。我们...
悭贪
【佛学大辞典】
上篇:悭法七报 | 下篇:悭惜加毁戒 |
1、法相宗所立四种如来的智慧,即: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境智。成所作智是转有漏的前五识所成,为佛...
小乘戒
三国遗事
声闻乘种性
归俗
像法决疑经
座
触秽
不能数往寂静园林
八背舍
生途
十种演说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

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昙影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路边的「阿弥陀佛」
没有好好念经修行,最后能靠愿力往生吗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李炳南老居士:最简单的净宗早晚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