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Sāṁghika,译曰众,数。僧祇部,僧祇律,僧祇物等。【又】阿僧祇Asaṁkhyeya之略。译曰无数,无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初禅 二二禅 三三禅 四四禅 五空处 六识处 七无所有处 八非有想非无想处 九灭受想次第定 次六通而辩九次...【五解脱处】 p0266 集异门论十三卷十三页云:五解脱处者:云何为五?具寿当知;若诸苾刍苾刍尼等,或有大师为说法...【心混浊者有三过失】 p0357 瑜伽五十一卷十四页云:复次心混浊者,有三过失。一、不如理作意过失。二、随眠过失。...亦名:持一不杀戒报、薄俱罗唯受不杀戒、不杀果报 济缘记·释受戒篇:“薄俱罗,此翻善容,以彼好容仪故。婆罗门种...梵名 Harivarman。单称跋摩。意译师子铠、师子胄。西元四世纪顷之人。为成实宗之祖。中印度婆罗门之子,幼即慧秀,...(经名)有三经,一佛说大乘四法经,一卷,唐地婆诃罗译。说菩萨所修之四法。二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一卷,同人译。...谓于等谓己胜。或于胜谓己等。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总名过慢。云何慢过慢?谓于胜谓己胜。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术语)又曰生空人空。众生虽尽有心身,而是为五蕴之假和合者,无常一之我体,故谓之我空,又云众生空。十地论一曰...指护持佛法之十二天尊。乃诸天、龙鬼神、星宿、冥官之总主。由八方、上下、日月等合计共为十二天。即:东方帝释天(...(术语)解释本经义理者。疏者疏通之义,疏通义理之意。止观七下曰:览他义疏。洞识宗途。...谓显露晓示。一切众生之本性,具有因果、理事等法,佛即以十二因缘、四谛、八正道等教法显示,令彼众生开悟,得以度...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问: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慧律法师答: 因为要解脱,要自在,要开佛的智慧。人生短暂,如果拥有真理,那么,人生...
为了尽快成佛,有好几个月,一休和尚独自一人在禅堂打坐,默然不语,对发生在身边的任何人和事都毫无兴趣。他的师父...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现在桌面上有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义相,我们说它的功能,假设它是五分,我们从零到十,...
佛陀在毗舍离猕猴河岸的重阁讲堂,一日搭衣持钵,带领众比丘进城乞食。到了城中师子长者家,长者有位儿媳叫做名称,...一般人所了解的竞争,就是要把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抢夺过来,让它变成自己的,但这是「动物性的竞争」。人类的...佛教中常说的天龙八部,又叫龙神八部、八部众,是佛教八大护法神,数量很多。具体如下: 一、天众: 天就是神。著名...佛陀成道后第十年,也即佛陀四十五岁那年,佛陀在优陀南国首都一带行化。在这里,佛陀遭到一伙流氓的恶骂,这是任何...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放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
僧祇
【佛学大辞典】
上篇:僧泣多毗奈耶 | 下篇:僧祇部 |
(术语)止恶事而行善事也。即所谓散善。...
九次第定
五解脱处
心混浊者有三过失
持戒施僧果报
诃梨跋摩
四法经
过慢
我空
十二天
义疏
显示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心安处便是吾乡

顺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