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第三十六愿也。与常修梵行愿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正行八相】 p0503 瑜伽七十九卷十二页云:复次云何正行?谓与上相违,离别过失,宣说对治;当知后后之所引发八种...【阿僧祗】 或阿僧企耶,此云无央数。楚词云:时犹未央。王逸曰:央,尽也。大论云:僧祗,秦言数;阿,秦言无...【胜解】 p1101 瑜伽三卷七页云:胜解云何?谓于决定事,随彼彼行,印可随顺性。又云:胜解作何业?谓于所缘,任持...梵语 svabhāva 或 bhāva,巴利语 sabhāva 或 bhāva。(一)实体或体性之意。乃法之本质,亦即法存立之根本条件。...(术语)实质为体,依于实质而外现差别之支分为相,体者一也,相者非一也,体者绝待也,相者相待也,体者无限也,相...梵名 Dhanikā。佛之弟子。又作檀腻迦、但尼迦、达腻迦、陀尼迦。檀尼迦原为陶师子,善于和泥作屋;因其欺骗守材者...【无学正语】 p1068 集异门论二十卷十二页云:云何无学正语?答:诸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指以疑惑心修诸功德之人,死后将受生于极乐净土之边地。略称边胎。无量寿经卷下载,若人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色界之第四禅天,为证得阿那含(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其处共有五天,即:无烦天(无一切的烦杂)、无热天(无一...【远】 p1256 瑜伽五十六卷五页云:问:何义、几蕴、是远?答:处所去来时方隔越义。一切一分是远。 二解 显扬五卷...(名数)九相之随一,其疱相有六疱。...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弘化社32分本)...(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上) 古印度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舍城毗诃罗山的七叶树窟。当时城中有一位居士名散陀那,喜好游...问: 弟子是学前班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佛学教育,而且让不信佛的家长不误解为对其孩子进行宗教意识灌输? 大安法师...
一、禅观入定,得睹远师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来庐山,慕...
问: 因为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对极乐世界实在是看不到、摸不着,而蕅益大师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有时真怕...
供僧如供佛,你能至诚恳切恭敬,以清净心供养三宝,完全没有分别,没一点杂念,这个福德就大。反之有数量、有计较的...
问: 佛经开篇常常说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地方,与多少多少与会者讲法。为什么所有的经典里面只用一时?佛为什么不说这...且不说,轮回的苦难,就我们此生来说,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头到尾,皆贯穿着苦,一个人,一出生,便是啼哭,大家听听...
人的健康是身心的和谐状态,生理和心理同时拥有健康,这只是相对而言,因为几乎世界上就不存在身心绝对健康的人(就...
闻名梵行愿
【佛学大辞典】
上篇:闻名得忍愿 | 下篇:闻成就 |
【二无心定无想异熟】 p0043 成唯识论一卷十七页云:复如何知二无心定无想异熟异色心等有实自性?若无实性;应...
正行八相
阿僧祗
胜解
体
体相
檀尼迦
无学正语
边地胎生
五净居天
远
六疱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如何对孩子进行佛学教育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画传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有多大智慧,就得多大的解脱

佛经开头的「一时」到底是哪一时
人生之苦聚,言而难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