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四安乐行之第四。立欲使一切众生入于佛道之誓愿,而安乐行法华之法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anityāh sarva-sajskārāh。谓世间一切现象与万物经常转变不息。此系佛法之根本大纲。与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尽的莲花藏世界。十是表示满数和无尽的意思。...指十寺,为南宋宁宗时,史弥远所奏上之十座官寺,与五山之寺院制度同时设立。此十寺即:(一)中天竺山天宁万寿永祚寺...梵名 Atharva-veda。吠陀本集之一。为巫术、咒语之汇集。计收赞歌七百三十一首,其中约六分之一为梨俱吠陀中已出现...又作生佛不二、生佛一如、生佛平等、凡圣不二。谓佛心与凡心为一。即众生本具之真如法性与诸佛之法身平等无二。(参...(杂语)印度以一岁分为三期,而立名者,亦云三际。热时(Grīṣma)为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之间。雨时(Varṣak...(术语)气力之本曰根,善恶之习惯曰性。辅行二之四曰:能生为根,数习为性。...住者,谓于众同分诸行相续不变坏性,假立为住。...(杂语)唐肃宗至德初,宰相裴冕请鬻度牒,名香水钱,是纳金度僧之嚆矢也。见佛祖统纪五十一,困学纪闻十四。...(术语)违境与顺境。感苦之境界,名为违境。感乐之境界名为顺境。常曰顺违。今以苦乐文字之次第,谓为违顺。唯识论...梵语 drsti 或 dar?ana。音译达利瑟致。观视、推度之义。指由眼所见或推想,而对某事产生一定之见解。意谓见解、思...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引生贪欲的外境,若去观察其本体,不过像水泡一样没有实义...初闻六祖慧能大名,始于八十年代末蔡志忠的一套漫画《六祖坛经》,之后,我对禅宗无比热爱。20年后,终于有机缘拜访...楞严咒是所有咒的咒王,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修学诵持之后,无量功德。楞严咒译做一切事究竟坚固。能得到一切美好...凡夫众生通常同时具有两种个性,一是虚骄、自负,一是自卑、自贱,看似两种不同的毛病,实则是一体的两面。 虚骄自...
清信士即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男居士。这里虽然说清信士法,但对学佛的女子而言,也是同样...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石榴禅师有一次看到侍者拿着钵盂往斋堂方向走,就把他叫住问道:你到什么地方去呀? 侍者回答道:到斋堂去。 石榴禅...我经常遇到一些朋友,他们告诉我,自己拥有什么什么样的跑车,但是从我看来,并不是他拥有跑车,只是跑车拥有他。因...
誓愿安乐行
【佛学大辞典】
上篇:誓愿力 | 下篇:聚沫 |
子为助词。一句,原意指一言。又作向上底那一句。乃表诠佛法究竟之语。亦即指示无言无说之究竟之语。如临济录(大四...
诸行无常
十莲华藏世界
十刹
阿闼婆吠陀
佛凡一体
天竺三时
根性
住
纳金度僧
违顺
见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大愿法师:环保应从清洁心灵做起
诵持楞严咒就是赚黄金
圣严法师《惭愧心》

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