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Upasaṁpanna,译曰近圆。受大戒者之美称。寄归传三曰:“既受戒已,名邬波三钵那。”注曰:“邬波是近,三钵那是圆,谓涅槃也。今受大戒,即是亲近涅槃。”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猛利见者等随念欲】 p1036 瑜伽十一卷十二页云:云何猛利见者等随念欲?谓由观察作意,于胜事作意故;猛利功用作...【两重二假】 《唯识三十颂》颂文曰:‘由假说我法’。认为世人所执著的我、法,全是假法。‘假’是假托义,非真实...信力者,谓由信而有势力也。信根增长,破诸邪信,不为偏小所动,故名信力。学道之人,非有信力,不能精进。...(术语)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之处灭而不可思念也。心行者心念之异名,心...禅林用语。意谓佛祖所传之法,并非秘密者,而系在自己之身边。无门关第二十三则(大四八·二九六上):“汝若返照自...(地名)弥勒成道后说法之僧园名。中有龙华树,故曰华林园。弥勒佛于此园龙华树下成道,且以三会之说法,悉度应度之...【名寻思】 p0586 如四寻思中说。 二解 显扬六卷三页云:名寻思者:谓诸菩萨、于名,唯见名。 三解 ...转与随转之并称。转,梵语 pravrtti,即转起,谓法之生起;随转,梵语 anuvrtti,谓随彼法而生起。将作业时,为因而...【三种自性与三种无自性性】 p0224 瑜伽七十四卷一页云:复次三种自性,三种无自性性。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谓初地以上菩萨次第修行,断除一部分烦恼而证悟部分之中道。大乘起信论称之为随分觉,天台家则称为分证即。[摩诃止...(术语)七羯磨之治罚法,谓之七治。行事钞上二曰:此七治法,实为良药,持于正法谪罚恶人,佛法再兴福流长世。...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有对夫妻开了一家糕饼店,因为生活忙碌又欠缺涵养,两人经常稍不顺意就发脾气,每天过著吵架、打架的忙乱日子。左右...
每百年才能从海中探出头来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上头有一个孔洞;它浮在海上,随着风四处漂流。盲龟百年才出水...古人曰: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环顾身边,可行善事比比皆是,就看你怎么做。 节约用水、用电等等节约能...
有一只狐狸,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枝上结满了诱人的葡萄。 狐狸馋涎欲滴,它四处寻找出口,终于发现了一个小洞...人生如梦,岁月无情,人活着其实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都是过眼烟云。记得在一本书里,我看...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此四句,名庄严地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嶕(...
原文: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求速往生。...
五、加行故重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或有自作,或复劝他,于彼所作称扬赞叹,见同行者,意便欣庆...
邬波三钵那
【佛学大辞典】
上篇:邬波遮卢 | 下篇:邬波尼杀昙 |
梵语 satya。此字于原语上,为“在”之抽象名词,有“应具备者之意”。即于现实存在者,直下承当即有;或觉悟为有,...
猛利见者等随念欲
两重二假
信力(二)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密在汝边
华林园
名寻思
转随转
三种自性与三种无自性性
分证
七治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吉祥经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爱吵架的夫妻

盲龟值浮木
心律法师:莫以善小而不为

合理地舍弃,才能得到更珍贵的
学会转换你的生活态度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