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Pratiti,译曰顺,至。唯识述记四末曰:“钵刺底是顺义。”俱舍论九曰:“钵刺底是至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六种佛之第六。至究竟即之位,事理皆圆满之佛也(前五佛理圆事不圆)。观经天台疏曰:究竟佛者,道穷妙觉,...谓头上结一发髻。系古印度婆罗门之习俗。 p81...云何正见?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卑摩罗叉】 此云无垢眼,罽宾国人。澄静有志,履道苦节,世号青目律师。罗什师事,改译什公十诵。...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彼以僧物付知事;云,我今付授汝守护看。若都无人,当举屏处。若无屏处,必知无坏,当持粗...(术语)不拘泥于文句以味其真意也。僧肇之宝藏论曰:得意忘言,一乘何异?...众生之真心,识知精明,称为识精。宗镜录卷三(大四八·四三○中):“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杂名)佛唇如频婆果之赤好也。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广弘明集十三曰:果唇华目。...指隋朝净影寺之慧远,以别于晋之庐山慧远。师又有隋远、大远、北远、净影慧远等称呼,“隋远”系以其所处之朝代而名...总相观与别相观之并称。总观佛色身相,称为总相观;仅观其色身之一部分,称为别相观。日僧源信之往生要集卷中本分修...全一卷。东晋郗超(336~377)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十三。郗超为大司马桓温之参军,桓温曾予以生杀大权...(印光大师校印版本)...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印光大师校印本)...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生活之中,时时处处,吃饭穿衣,行往坐卧,举目扬眉之间。马祖...阿来是个16岁男孩,暑假快到的时候,他对父亲说:爸爸,我不想暑假每天呆在家里,零花钱都向你伸手要,我要找个工作...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的一章。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座下的大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在西方...
什么叫多善根?多善根不是你自己有多少善根,而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多福德,也不是靠你个人的...
第一个弥陀大愿力,就是佛力不可思议,你对弥陀本愿的摄受,要完全有信心,你相信他有足够的力量来救拔你,你要相信...
难屠替一位富翁看顾牛只,虽然只是个牧牛人,但他尽可能存钱。有机会,他就到富翁的家去,也因此有些机会能够遇见佛...
说到用功、了生死,何谓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讲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路途识得了,生死一起休。所以我们想学佛...问: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职加薪,以及更好的物质生活呢?怎么平衡世间生活与修行? 如孝法师答: 这位...
钵剌底
【佛学大辞典】
上篇:钵披祇 | 下篇:钵刺迦罗 |
亦名:结说戒小界法并解、说戒小界结法并解 子题:下道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结解说戒小界者,言行相因,要在人法...
究竟佛
一髻
正见
卑摩罗叉
露地敷僧物戒开缘
得意忘言
识精
果唇
小远
总相观别相观
奉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学佛,是学会生活
运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成功

文珠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

能够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修净土人的三种力量

对抗危险的唯一保障是正确的心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