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旧曰八背舍。是为弃舍三界染法系缚之八种禅定。与八胜处,十一切处,一具之法门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即相对于显教所诠释五大为有为无常之法;于密教则以五大为诸法之本体所立之法,系如来之三昧耶身。三昧耶,为本誓、...(一)位于浙江鄞县。创建于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初名保恩院。宋至道三年(997),四明知礼叹其颓弊,拟重兴之,...泰国(Thailand)位于中南半岛中央,古称堕罗钵底(梵 Dvārapati),又称社和钵底、堕和罗。居民为傣族(Thai),...(术语)四句分别中之第四句也。如就有无而分别四句,言非有亦非无也。...指安置于日本法隆寺大宝藏殿的飞鸟时代之观音立像。造像风格异于止利派佛像,其造型,身躯极扁平细长,垂发数条,作...凡九卷。日僧住信著于正嘉元年(1257)。全书分为印度、中国、日本等三部分,类聚有关佛教之种种因缘事迹而成,共收...(术语)谓三世之诸法,不可得一实体也。维摩经弟子品曰: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不可意】 p0318 瑜伽九十一卷三页云:不可意者:由于诸受、不可乐故。...(名数)佛灭后百年时,付法藏第五祖优婆鞠多之下有五弟子,同时于律藏生五部之派别:一、昙无德部Dharmagupta,又...【诸恶者莫作诸善者奉行】 p1361 瑜伽十九卷十四页云:颂曰:诸恶者莫作,诸善者奉行。自调伏其心;是诸佛圣教。此...亦名:应法和合、和合之相 子题:和合、三和、身和、应来者来、身集、心和、应与欲者与欲来、心集、口和、现前得诃...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佛法大海,渐次而入。从皈依三宝,到发心出家,经过剃发,受十戒,乃至圆满具足戒,这是一个渐次的过程。正如《多论...
释妙智法师(俗名蔡松苍)于一八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于福州,圆寂于二〇〇三年正月二十八日,世寿一百一十六岁...
慈心就似如意宝,能遍流一切资具海、饮食海、欢乐海、眷属海、受用海、音声海、言辞海、智慧海。安住在慈心中,畅游...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教我们不要执着。但是我们的心,非要执着不可,特别怪。例如...世界上的人人都想拥有快乐。但是,多数的人觉得快乐在外面,在于不断的追寻,希望成为梦想中的自己,花了大半辈子不...
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 第一个,你最好发心受戒, 很多净土宗的人,过度的骄慢,说我心中有佛,我...佛陀的苦行因缘 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
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方法。有时候修行是依着《占察忏法》拜的占察忏,这只是修行的初步,并不是我们拜了忏,就是修行。...
八解脱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解脱 | 下篇:解脱天 |
(术语)疏通经论之文句而决择义理也。垂裕记一曰:疏者,疏也,决也。疏通经文。决择佛旨。故曰疏也。灵芝盂兰盆记...
密教五大
延庆寺
泰国佛教
两非
百济观音
私聚百因缘集
三世不可得
不可意
五部律
诸恶者莫作诸善者奉行
羯磨十缘第五应法和合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剃发出家应具备哪些条件

我与妙智老和尚的奇妙佛缘

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样达到无生境界
如何找到真正的快乐

【推荐】对净土宗人的勉励
证严法师说故事《五浊恶世度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