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断惑四因之一。依遍知所缘之境而断烦恼也。见惑之内,苦集二谛下自界缘之惑,与灭道二谛下无漏缘之惑,依之而断。即观其为烦恼所缘之境之四谛理而至于遍知,故能缘之烦恼,自然断灭。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禅宗公案名。又作大光这野狐精。乃唐代禅僧大光居诲与一僧之问答。碧岩录第九十三则(大四八·二一七上):“僧问大...(书名)唐希麟撰,十卷。此书中土亡佚已久。日本有单行本。又收入续藏中。近收入频伽精舍大藏经中。...三种亲友。俱舍论颂疏卷二十九分亲友为三等,上者能生法身,中者以财、法交,下者唯以财交。又摩诃止观卷四下以外护...即丛林之中,病僧之病情加重,难期恢复,而于临终之前口述之遗言。所口述者,大多为该僧之本籍、履历等记录,及其所...(异类)Piśācā,又作毗舍遮,辟舍柘,毕舍遮。持国天所领鬼之名称。孔雀王咒经下曰:毗舍阇,梁云颠鬼。玄应音...金七十论卷上所举二种无常之一。谓一切有为法刹那刹那生灭而不停住。金七十论卷上(大五四·一二四七上):“无常有...(一)指体得经、律、论三藏之宗旨,学德兼备,堪为万人师范之高僧。又称法师、经师、论师。 (二)专指传佛心宗(禅宗...【见动摇】 p0638 瑜伽九十五卷三页云:诘责他论,免脱己论,而动摇故;名见动摇。...三十三观音之一。表三十三身中之执金刚身。凡有众生应以执金刚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执金刚身为其说法。此执金刚...佛陀之弟子。如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阿难等十大弟子,以及其他佛陀在世时之诸弟子。其后则广指信仰佛陀之教法...(术语)爱乐执著于法之心也。无量寿经下曰:爱法乐法。同慧远疏曰:修慧行,得法爱着,名为爱法。止观五之六曰:爱...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楞严咒注音版...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
近人多生肺病,光颇不以为然。后世人业重,情窦早开。十一二岁,便有欲念。欲念既起,无法制止,又不知保身之义,遂...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问: 经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请解释一下。 方海权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有的供养物品中(包括吃用住行物品...
未开悟的人,举心、动念就是妄想;开悟以后,举心、动念皆是真如。一个妄想,一个真如,究竟是同是别?要问你们一下...佛陀在世时,他带着弟子在一池边坐下来,有一位比丘问道:佛陀,阿难尊者经年跟随在您身边,他的记忆智慧都很高超,...
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一位技艺很好的厨师,经常被人请去帮做酒席。这位厨师有个好占便宜的习惯,总是趁主人不注意就...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现量、比量、圣言量也。 现量者,谓亲...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的染污,人们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缺失,病态的心理是一个世俗凡夫的正常现象。刚刚接触到佛...
遍知所缘断
【佛学大辞典】
上篇:遍法界身 | 下篇:遍计所执性 |
(杂语)三阿僧祇劫之略。菩萨修行之年时。...
大光作舞
续一切经音义
三友
病僧口词
毗舍阇
念念无常
宗师
见动摇
不二观音
佛弟子
爱法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能戒房事,则病少多矣
守财狗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何解释

破了本参,还有没有妄想
傲慢障道--阿难的悟道因缘

习惯成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