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学道修行也。又道德之行也。维摩经嘱累品曰:“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净影大经疏上曰:“内心求道,备有道行。以道成人,名道众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凡三卷。明代袾宏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集录我国与印度往生西方者,计分九类:(一)沙门往生类,东晋慧远至...乃西藏语 bo-di-ci 之果,而非指菩提树之果实,产于雪山附近。其树属一年生草本,春天生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方角与处所。即占有空间一部分之场所。俱舍论卷八(大二九·四一上):“以无色法,无有方所;过去、未来无表无色,...具有恐怖威力,能够变化自在之怪物。分为善恶二种,若守护世间,或护持佛法者,如大梵天王、三十三天王、四天王、炎...文殊菩萨的别名,因文殊菩萨司毗卢舍那的大智,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故名。...比丘尼所受持的戒律。本来只有三百四十一戒,后来南山律师加上七灭诤,便成为三百四十八戒,普通都说尼戒为五百,那...驮都为梵语 dhātu 之音译,为界、体、分之义。即以如意宝珠为本尊,依之而观其与行者本具之觉性同体无二,以祈现在...即愿佛之光明照触十方世界众生,令得远离罪恶、身心柔软。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三愿。又作光明摄益愿、蒙光获...(术语)使心盲昧沈郁之烦恼也。八缠之一。唯识论六曰:云何惛沈?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毗钵舍那为业。...福德与智慧之并称。据成唯识论卷九记载,菩萨所修诸胜行中,以慧为性者称为智,其余则称为福。菩萨为成就佛果,必须...禅宗公案名。仰山慧寂随分道破无限万机之文字,超越文字、形象,而处处显现真理本相之公案。据从容录第七十七则载,...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乐,如何离苦得乐,我们可能遇到了身心很大的痛苦,我们想要找...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得,其他修行人可具有某些庄严特征,但只有佛陀及真正意义上的...
佛法本无定相,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以我们这浅浅的根器,学佛法中浅浅的小乘都觉得很难。何以故?因小乘尚须看得破...
每一个人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不是他脑子不好使,也不是他生不逢时,我告诉你,这就是福报。...顶级的学业是拥有圣贤的智慧; 顶级的事业是广利一切的众生; 顶级的化妆是完美自己的生命; 顶级的成功是找到生命...
在几年的学佛修行路上,我曾经见闻过一些身边念佛人的感应故事,今天写下来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念佛人,不要有丝毫怀疑...
佛所说一切法门,虽高深玄妙,圆顿直捷,皆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若断而未尽,则尚不能了。况完全未断者乎。唯...
道行
【佛学大辞典】
上篇:道平 | 下篇:道行般若经 |
(术语)梵语。华言度彼岸也。见翻译名义集。...
往生集
菩提子
方所
鬼神
三世觉母
尼戒
驮都法
触光柔软愿
惛沈
福智
仰山随分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一生至少原谅三个人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佛的三十二相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赚不到钱
智者的十大追求

阿弥陀佛就在我们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