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台宗圆教之断法也。谓台宗解元来性恶,故见思、尘沙、无明之三惑,同时并断也。指要钞二曰:“诸宗既不明性具十界,则无圆断圆悟之义,故得即名而无即义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摩诃般涅槃那】 此云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大经云: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不净想有二种】 p0337 瑜伽二十卷八页云:又不净想、略有二种。一、思择力摄。二、修习力摄。思择力摄不净想中,...【六现观与七作意相摄】 p0312 瑜伽七十一卷七页云:问:六现观,七作意,(谓了相等。)为六现观、摄七作意?为七...(术语)谓飞行自在之通力也。往生要集上本曰:其国诸众生,神变及身通。...(名数)有八法。菩萨,声闻,缘觉之大力量人所觉悟,故名八大人觉。一世间无常觉,二多欲为苦觉,三心无厌足觉,四...乃念珠之一种。又作半装束数珠。全部以纯水晶串成之念珠,称为本装束,或装束念珠,通常用于盛仪之法会;仅有部分为...(杂语)观音菩萨三十三身之应现也。...(杂名)佛寺之美称也。凤为瑞鸟,故取为美称。...(术语)谓比丘比丘尼之受具足戒也。行事钞上三之一曰:十僧受具。...全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又称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五戒威仪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与昙无谶译之菩萨戒本经、...(一)印度:初期佛教教团之行事,如布萨、安居、自恣,及出家、授戒等作法,此仪礼依然行于今日之南传佛教界。昔时阿...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往生论...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
现代人把这个婚外恋,还认为是一个很浪漫、很时尚、很现代的生活方式。不了解这里面造作的罪业有多深重,对自己、对...
在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认为这是指魔王波旬,但实际上,真正的魔王,就是我们的无明迷...
我们的主见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净土五经圣言量,来自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著作,不要东听西听。什么叫持名念佛?你说什么...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不做,得不到什么好处。一天二十四小时,就是在那儿名、利、贪...
一、直接问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问病重的亲人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对于我们而言,虽然学佛了,问出这样的话,...
问: 什么是绮语?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绮语果报是什么? 答: 《资持》云:言绮语者。古德释云。如是锦绮交...
《药师忏》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 1. 贪瞋嫉妬之病 2. 憍慢自傲之病 3. 不识善恶之病 4. 不信罪福之病 5....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
圆断
【佛学大辞典】
上篇:圆凝 | 下篇:圆镜曼荼罗 |
凡三卷。又作月江和尚语录、月江印禅师语录。元代临济宗僧月江正印撰,居简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收录正印禅...
摩诃般涅槃那
不净想有二种
六现观与七作意相摄
身通
八大人觉
半装束念珠
大悲四八之应
凤刹
受具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佛教仪礼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推荐】观男女二根极其污秽,才能破除淫欲之魔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是自己内在的魔王

这句佛号就具足一切,不需要再加什么东西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如何劝临终亲人发愿往生

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