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众生缘慈悲,以一慈悲心视十方五道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弟姊妹子侄,缘之而常思与乐拔苦之心,名众生缘慈悲心。此多在凡夫或有学人之未断烦恼者而起。二法缘慈悲心,既断烦恼之三乘圣人达于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灭一异之相之人,但怜众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随其意而拔苦与乐,名法缘慈悲心。三无缘慈悲,此慈悲惟在诸佛,盖诸佛之心,不住于有为无为性之中,不住于过去现在未来世之中,知诸缘不实,颠倒虚妄,故心无所缘,但佛以众生不知诸法实相,往来五道,心着诸法,取舍分别,故心无众生缘,使一切众生自然获拔苦与乐之益,名无缘慈悲心。见智度论二十,佛持论五,涅槃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Apratimukha,王名。译曰端正。见贤愚因缘经八。...【名所摄四蕴依止七处转】 p0590 瑜伽五十四卷七页云:依止七处,名所摄四蕴转。一、乐欲,二、希望,三、境界...1、没有生灭变迁的意思。楞伽经说常住之法有七种,即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识、大圆镜智。 ...(人名)Dharmagatayaśas,比丘名。历代三宝记十一曰:天竺沙门昙摩迦陀耶舍,齐言法生称。...(术语)香光庄严之略。【又】(菩萨)维摩诘经曰: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楞严经曰:香严童子白佛言:见诸比丘,烧沈...(杂语)谓系属于一定寺院而投信施之俗家也。檀为檀那或檀越之略,施与之义。...凡四卷。又称龙龛手镜。辽僧行均撰。内容解释经论中之文字,属于经音义之一。取偏旁分部,各部首及各部之字,依四声...凡四卷(或五卷)。又称过现因果经、因果经。为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采释迦自传之形式,说其过...禅宗公案名。又作马大师不安、马祖日面佛月面佛。碧岩录第三则(大四八·一四二下):“马大师不安,院主问:‘和尚...宋初以降,寺院住持示寂或引退之际,顺次以上位之弟子继承其职,一般寺院皆采用此师徒相传之法。与此继承法相异者,...《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
好人和道人是不同的。你看外道,或者说慈善家,他们也做很多慈善事业;你学了佛法以后,你行菩萨道,也做了很多慈善...从童年到成年,一遍又一遍地,大众被告知吃肉是正常的,甚至是享受优越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地请...
在你的生活当中要这样锻炼,你的烦恼就会逐渐减轻,待人处事不要严格要求别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大悲心...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功德,自己修行时能减少障碍。你无心度人,怎会有福报? 若能...
净土宗的修学特色,它是一种本尊相应法门,一般的圣道门,所有的功德,都是靠自己去修持六波罗蜜而成就的。净土法门...
从前看童话书,有许多是关于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这种故事都是千篇一律,公主受到某种妖魔或巫婆的咒术所魅惑,变成植...
我们常常说净土法门圆顿,在教理方面,我们要深信一念信心即得往生。在事相上还得要多多念佛,这样理事才能圆融。我...
三种慈悲
【佛学大辞典】
上篇:慈悲 | 下篇:慈悲五利 |
(术语)佛灭后,经典之结集。有二藏三藏四藏五藏等之别。经量部为经律二藏之结集。萨婆多部为三藏之结集。大众部为...
阿波罗提目伽
名所摄四蕴依止七处转
常住
昙摩伽陀耶舍
香严
檀家
龙龛手鉴
过去现在因果经
日面佛月面佛
甲乙徒弟院
华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心念是吉凶祸福的根源

「好人」与「道人」的不同
肉食主义的逻辑悖论

八万四千法门怎么来的

这样你修一年,就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把心灵的力量与弥陀的大悲愿力结合

快乐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