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譬义理之高如山也。因明大疏一曰:“竦义山于奥腑。”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植物)菩提树也。本名果波罗树。佛于此树下成道,故亦曰道树。大集经十曰:怜愍众生趣道树。菩萨戒经义疏上曰:坐...(术语)现在之生。同于现世,指其人在生之一期。理趣经曰:即于现生证一切法平等金刚三摩地。...(术语)Brahmakṣetra,梵者清净之义,刹者刹摩或掣多罗之略,土田之义。如言佛土佛国,转为伽蓝之美称。翻译名义...(术语)三乘中之中乘也。谓开辟支佛觉悟之因行。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术语)域者限域也,所期之分限云域怀。又云域心。法华文句会本十曰:原其域怀求佛。同记曰:言域怀者,域谓限域,...【毗婆沙】 此云广解,正云鼻婆沙,此云种种说,又云分分说。总有三义:广说、胜说、异说。...露在外面之柱,指法堂或佛殿外正面之圆柱。与瓦砾、墙壁、灯笼等俱属无生命之物,禅宗用以表示无情、非情等意。临济...【诸菩萨智】 p1349 瑜伽七十四卷十六页云:问:诸菩萨智云何?答:于所知境,通达尽所有性故。...凡十卷。又作应庵和尚语录。宋代应庵昙华撰,守诠等编,孝宗乾道二年(1166)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内容包括...(杂语)Samyaksaṁbuddha,三耶三佛之误。...又名金刚三昧,即菩萨于最后位时,断除最后一切最细微之烦恼而证得的禅定。...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拥有正确的心态与个性,是成功的关键。但是,人们往往忘记了这点,特别是面对困境时。以下是《...
【若与如理作意相应生时,此闻所熏意识,与彼熏习,久灭过去,定无有体。云何复为种子,能生后时如理作意相应之心?...小宝气呼呼地放学回来了,和爸爸妈妈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说班里有个同学太讨厌了,自己不会做作业老要抄别人的,...
摩腾法兰 精通经典 摄摩腾原本是中天竺(中印度)人,他的仪表端庄优雅,精通菩萨乘与声闻乘的各种经典,常常云游...
在很多老人的记忆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场大饥荒,都是沉重的一幕。当年,我的太爷爷没饭吃了,就去投奔他女儿(也...
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需要,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戒律和生活制度。佛教僧团在饮食方面,...
母亲俗名李香云,法名胜修,生于一九二七年农历九月初三,四川省仁寿县农旺镇黄坳村七组人。母亲从二〇〇七年开始念...
问: 我在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答: 这是一个好现象,是由于我们诵经念佛的时候,心很清净,而引...
义山
【佛学大辞典】
上篇:义 | 下篇:义天 |
乃譬喻众生愚痴,常为人我之争,而堕于三途恶道。据杂譬喻经载,昔时有一蛇,其头尾自诤不已,皆以己为大。头言:“...
道树
现生
梵刹
辟支佛乘
域怀
毗婆沙
露柱
诸菩萨智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三那三佛
金刚定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13种不该有的坏个性

有了阿赖耶识,才能够建立十法界染净因果的相续
宝贵的时间不是用来生气的

中国高僧列传故事

大姑奶奶的往事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慈母八旬始念佛,十年功成生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