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梵语阿他Artha,又作阿阤,译曰义。道理,意味也。华玄略述一本曰:“义者所以也。”净影维摩义记四曰:“义别有三:一对相显实,所以名义。二对体用显义用名义。三对恶论善义利名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室利鞠多,唐译曰胜密,曾设火坑毒饮,欲害佛而不能遂,谢咎归依。见西域记九。旧译曰德护,佛说德护长者经...五欲之一。指贪求声名之欲。据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四载,名,即世间之声名。因声名能显亲荣己,故令人贪求乐着而不知...【听闻正法者有六种烦恼过失】 p1464 瑜伽六十一卷二十一页云:复次听闻正法者、略有六种烦恼过失。谓憍慢过失、不...(书名)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之略名。九十卷。澄观自释大疏者。...(名数)善导于观无量寿经之序分义,科经之序分,立三序六缘。三序者,证信,化前,发起也。其发起序有六缘:禁父、...谓诸法本性空寂。仁王经合疏卷中(卍续四○·三八三下):“法性空者,性本若不空,不可令其得空。以性本自空,故诸...(人名)女名。玄应音义二十三曰:女名也,摩登祇,女之总名。阿死罗,女之别名。此女由卑贱故,恒以拂帚为业,用给...(1282~1337)日本临济宗僧。播磨(兵库县)人,俗姓纪。号宗峰。十一岁出家,未久入高峰显日门下。嘉元三年(130...(喻)佛法能使人了脱生死,就好像船只能渡人过生死海而到涅槃之彼岸一样。...【六识取境四因】 前六识又称了别境识,前六识取境,受四种力量的驱使,即欲力、念力、境界力、数习力。《瑜伽师地...(术语)或作引摄。佛以大愿业力摄取之手,引导摄取众生也。...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一、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 谈山林之乐者,未心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注释] 趣:味。李...问: 佛教说善有善报,为什么我一生做好人,婚姻还是不幸福? 了幻法师答: 这是一个被经常问到的问题,提问者往往...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妄想,它一个都放不过你的,腊月三十算总账,你平常对某一个人...
无常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前后变化的,而这变化从经文上来看,是刹那刹那念念之间的变化。 譬如你说我现在怎...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嫉妒的故事。 战国时期的军事学家,田忌赛马故事中足智多谋的谋士孙膑,相传就是因为...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位名叫马血的天子,来到世尊前礼拜问讯,站在一旁。天子禀白世尊:我曾想...
正上班时,婆婆打来电话说家里来了客人,问我能不能回家吃午饭。 当时手头正忙着呢,实在走不开。但是中饭不能不陪...
一次,佛在鹿野苑讲堂讲经,迦叶尊者,一身灰衣,破烂不堪,蓬头垢面,佛陀劝之道:迦叶,你年纪大了,不要这么苦行...
义
【佛学大辞典】
上篇:羡那 | 下篇:义山 |
子题:恶性 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若比丘,恶性不受人语。不忍受人教诲也。”(含注戒本卷上·一八·八) 戒本疏...
胜密外道
名欲
听闻正法者有六种烦恼过失
华严大疏钞
三序六缘
法性空
阿死罗摩登祇旃荼
宗峰妙超
法船
六识取境四因
引接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洪应明《菜根谭》下集
一生做好人,为什么婚姻还是不幸福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嫉妒苦

圣贤之路八正道

【推荐】最尊贵的客人是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