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Bhadrakapilā,婆罗门女名。译曰贤色黄女。见本行集经四十五。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真实不妄之心也,又正信无疑之心也。净土真言约之于他力之信心谓之金刚之真心。往生礼赞曰:虽不能流泪流血...(杂语)西方要决通三阶行者对于净土念佛门之五疑。五疑者:一、厌娑婆欣净土者,凡夫取舍之迷情也,岂得生于净土耶...谓不还果。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所言有为不还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正尽苦慧】 p0504 集异门论十三卷十一页云:正尽苦慧者:正云何?答:因故,门故,理趣故,行相故;说名为正。尽...禅宗六祖惠能,在广东韶州府曹溪,说法度生,后人遂把曹溪代表六祖。...资持记释云:“请主,简人中,初文,前约犯重简。五八十成边罪,具戒成二灭。准通十三难人,皆不得请。下约轻罪简。...【安立所学】 p0625 瑜伽八十卷一页云:复次云何菩萨于正行中安立所学?谓诸菩萨,具足法住,于依世俗谛道理所...(人名)婆罗门名。请佛安居,废忘而不知佛至,如来于三月唯食马麦(引宝积经文毗兰多下),然智度论等谓之阿耆达婆...全一卷。宋代僧觉范慧洪(1071~1128)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慧洪援引古德、尊宿之提唱,阐论三玄三要、十智同...由戒名上说,名词有种种,曰戒禁、戒律、律仪。 戒禁 依宗规而定之戒律禁制,名曰戒禁。 戒律 五戒十善戒...(术语)佛之清净法身也。菩萨戒经疏上曰:庄严梵身,无所障阂。...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雨宝陀罗尼...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中则焰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 ...边是界限、范围、领域、阶段等的意思。从空间讲,这个讲堂是七千平方英尺,虽然很大,但仍限于此数,四面的墙壁门窗...佛说:做人必须知恩报恩。凡是对我们有恩惠的,都要念念不忘,尽力设法报答他。忘恩负义,是佛所严斥的。 谁对我们...
根据《大吉祥经》的义注:古印度曾发生了关于什么是吉祥的争论,结果分成三派,一派认为看到的为吉祥,一派认为听到...
般若咒 般若心经曰。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盖指般若为咒。非指揭谛揭谛四句也...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这种美味也逃不过安营扎...
净土宗一般人的盲点在哪里?在第一个。我相信净土宗的人多少对今生的痛苦都有所体会。所以你说这个人会追求今生的五...
请看下面。示常源曰: 汝行勿怠,怠非比丘。彼自废者,多身后忧。 这是第十一段:示常源勿自怠废。就是你的修行不要...
跋陀罗迦卑梨耶
【佛学大辞典】
上篇:跋陀罗耶尼部 | 下篇:跋陂 |
(术语)众生有善根之机,而宜于布教者。玄义六上曰:机是宜义,如欲拔无明之苦,正宜于悲。欲与法性之乐,正宜于慈...
真心
三阶五疑
不还果
正尽苦慧
曹溪
忏悔主简人
安立所学
毗兰若
临济宗旨
戒之各名义
梵身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怕鬼及有怨业病该怎么办
圣严法师《有边与无边》
上报四重恩

《大吉祥经》中的38种吉祥事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二笔
十八只狐狸吃葡萄(十八种心态,十八种结果)

【推荐】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