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渴于正法也。大集经二十一曰:“释迦牟尼佛,告诸梵天帝释四王:善男子!我于此恶处,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利益无明闇冥渴法众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总称密教之法。三摩耶,乃平等之义,密教以三密平等之法为其根本义理,故总称其法为三摩耶道。(参阅“三摩耶”672...(流派)Ārya-mahāsaṃghika-nikāya,译曰圣大众部。小乘分派之名。见寄归传一。...(751?~793)唐代安定人。字敬之,一字宽中。世居陆浑(河南嵩县东北)。以儒学著称,大历、贞元时之复兴古学,以...【四种所化有情先数习邪解脱见所集成界】 p0473 瑜伽八十五卷三页云:有四种所化有情,先数习邪解脱见所集成界。何...二种涅槃者: 一、有余涅槃 新译曰有余依,依者有漏之依身,余者对于惑业曰余。有余涅槃者,为生死之因之惑业...(物名)大悲之摩竭幢也,于幢头安摩竭幢,故名摩竭幢,以标爱金刚之三昧也。五秘密轨曰:爱金刚摩竭幢为大悲金刚锁...(一)指佛身所依之土有五:(一)法性土,为如来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二)实报土,为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三)色相土,...(一)比喻禅之智慧。 (二)枝,为支撑、辅助之意。指辅助坐禅之助力、助缘。鞞婆沙论卷十“四禅处”(大二八·四八四...(术语)谓三界九地八十一品修惑之一品徐徐而断也。对于顿断而言。...(名数)又曰五恶趣,五道等。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人,五天。文句十二曰:从一至一,故名为趣。无量寿经曰:...指果位之果。据南本涅槃经卷二十五师子吼品、法华玄义释签(会本)卷五上载,如无明为因,诸行为果;诸行为因,识为...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曾开示弟子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将正法眼藏也随着灭却! 座中三圣惠然禅师听后说道:身为弟子...
忏者忏前愆,悔者悔后过,忏无始至今所造罪业,期仗佛威神加被,能够消除,悔后过,忏悔之后,不敢再作。忏悔最重要...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具足三轮体空的智慧去行布施,这样所得到的是无漏的福德。我们...
有严。俗姓胡,台州临海人(今浙江临海镇),六岁时,皈依灵鹫寺的从法师。十四岁受具足戒,前往东山承天寺,学法于...
好,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四念处呢,这个我们先解释这个标题,这个四,就是它有四个法门,四个智慧的法门去观察...
原文: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志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
对于一件事情,我们总会先考量利害得失后,才决定是不是要做。修行也是如此,也要经过比较、选择。就好像一个人去炒...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因果,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每件事都有一个因,没有...
渴法
【佛学大辞典】
上篇:渴伽 | 下篇:渴鹿 |
(名数)楞伽经一说七空:一相空,求生相不可得之空。二性自性空,性自之空。三行空,三业之所作不可得。四无行空,...
三摩耶道
阿离耶莫诃僧祇尼迦耶
梁肃
四种所化有情先数习邪解脱见所集成界
二种涅槃(二)
悲幢
五土
禅枝
渐断
五趣
果果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觉悟不能代替

忏悔依教理有三种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有严大师示「净土易生」之理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

生命是赚是赔,你想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