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凡禅定浅深次第为四禅四无色及灭尽定,出入皆以顺此次第为法。例如散心之人,不能直入四无色定,必先入初禅定,顺次而入第四禅,后入四无色之初定也。又出定不得直出,必逆次依此次第。是乃声闻人之法也。然佛及深位之菩萨不必用此次第,得由散心直入灭尽定,得由灭尽定直出散心,谓之超越三昧。智度论八十一曰:“问曰:超越三昧不得超二。又不从散心而入灭尽定。答曰:大小乘法异,不超二者。小乘法中说,菩萨无量福德,智慧深入禅定力故,能随意超越。”但依小乘有部之说,则许超前二果。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恶法】 p1157 瑜伽八十四卷十五页云:又恶法者:谓极猛利无惭无愧不信佛等毁谤贤圣邪见相应故。或复种种恶法现行...凡三卷。朝鲜僧天頙撰,成书于元代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左右。明代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与禅门纲要集合并刊行。...(杂语)Varga,译曰部,品。经论中之篇章也。玄应音义十五曰:跋渠,此言讹也。正言伐伽。译云部,谓部类也,或言...(一)为佛演说法华经后所示现的十种神力之一。謦咳系指欲言说之前,清润喉嗓所发之声。表示欲语之状。据法华文句卷十...子题:重心破轻戒得罪重 行事钞·篇聚名报篇:“明了论解云,破戒得罪,轻重不定。有 重 心 , 破轻戒 , 得罪重 。...【受想各别立蕴】 p0731 大毗婆沙论七十四卷十四页云:问:大地法等诸心所中,何故别立受想为蕴;余心所法,不...谓行人熏修忏法,即当克取限期,破诸惑障,如修法华三昧,以三七日(即二十一日)为期,于中礼佛忏悔、行道诵经,有...(经名)说唯佛为大龙象。乌陀夷因作颂赞之。见中阿含经二十九。...(术语)天台宗所说,通教之菩萨以誓愿力扶余残之习气,受生于三界而利益众生也。藏教之菩萨为伏惑行因,故无此事,...(杂名)Bhadrapati,城门名。译曰贤主。见本行集经三十五。...凡十五卷。宋代王随编。现收于宋藏遗珍上集。此系删定道原所编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之拔钞本,于宋景祐元年(1034)编成...礼佛大忏悔文...晚课蒙山施食仪...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生因果复杂,有因故致有果,有果断非无因。知前因后果,则可不...一天傍晚,乔驾车回家。一路上冷冷清清。天开始黑下来,还飘起了小雪。路边站着一位老太太,她遇到的麻烦是车胎瘪了...出世 佛法说有世间,出世间,可是很多人误会了,以为世间就是我们住的那个世界,出世间就是到另外什么地方去,这是...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则深妙的箴言,人人道得,却未必人人行得。然而,行人若不能老...净土三资粮为: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 净土宗依此三者作为往生净土根本愿理,称为往生净土三资粮。资...
修净土法门,我们都会念佛。但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呢?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为了求平安吉祥。很多人到庙里拜拜、念念,说为...
如果你问一些人:你信佛吗?他们会脱口而出:信佛! 如果再问:你皈依了吗?他们要么直说:没有!要么反问:我信就...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并不离开禅;禅不即是宗教,宗教的功效,可以从禅而获得;禅不...
超越三昧
【佛学大辞典】
上篇:超越证 | 下篇:超越心地 |
(术语)与延寿,延命同。延长其命也。观念法门一曰:蒙佛与圣众常来护念,既蒙护念,即得延年转寿长命安乐。旧译之...
恶法
禅门宝藏录
跋渠
謦咳
破戒得罪轻重
受想各别立蕴
二种精进心
龙象经
扶习润生
跋陀罗婆提
传灯玉英集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善的链条
「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义
老实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
往生净土三资粮

我们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