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取我之心曰众生垢。维摩经弟子品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慧远疏曰:“取我之心,名为众生垢。”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Dharmaguptaka-bhiksu-prātimoksa-sūtra。全一卷。后秦佛陀耶舍译。为小乘昙无德部所传之比丘戒本。又作四分...自宗之教称为宗乘,他宗之教称为余乘。乘,谓从此迷岸渡至彼悟岸之载乘物具,即教法。如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即以法华...【胜导者】 p1101 瑜伽八十三卷一页云:恶作、忧悔、皆能遣故;名胜导者。...对境之系念,以智慧照察,正念观彼,如实修行,称为观察。与“观”之义同。往生论注卷下解释观察之字义(大四○·八...羯磨疏·诸戒受法篇:“问:‘约情七支,摄戒尽不?’答:‘(一,摄尽)尽。通收故。如打搏等,落杀戒中。(二,摄...(杂语)认许印可之意,谓传授教法而与以许可印信也。如真言家之许可作法,净土宗圆顿戒许可之类是也。...四念住、四正断等三十七种道品,能资助止观,故称助道。又能资助果德,及诸行互为资助,故称助道。天台宗十乘观法之...(譬喻)譬佛菩萨也。维摩经佛国品曰:为大医王善疗众病。无量义经曰:医王大医王,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菩萨)即秽积金刚乌刍涩么明王Ucchuṣma,主不净处之执金刚也。经轨作秽迹。秘藏记作秽积。...天台宗将释尊一代说法之次第判为五时,而以第五时法华经所说之圆教,称为今圆;于前四时大乘经所说之圆教,称为昔圆...(经名)佛说戒消灾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受三归戒之人鬼神畏避及五戒之功德。小乘律。...优婆塞戒经...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祖师立的规矩,都是提醒我们赶快用工啊!说什么病后方知身是苦啊,壮时都与他人忙。我们要是有了病,才晓得这个身子...◎求子疏 伏以观音大士,誓愿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摄受。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应以何身得度者,...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了了脱生死,这才是修佛的唯一目的;舍此而别修,就不是佛法的正宗。在人间...
三善十一者: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言苦苦具者,苦谓三苦;苦具者,苦因。 心中对...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禅宗高僧,我国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福州长乐(福建)人,俗姓王。因其后半生常住于...
为善就好像掘井一样,只要井掘开了将水汲出来同样会再涌出泉水,最怕的是我们不懂得掘井,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只...诞生的前后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个迦罗臂拏迦的村庄,茂林修竹,山明水秀,...
有兄弟三人喜好打坐参禅,为了求更高的悟境,相约出外行脚云游。一天在日落时借宿于一村户,这户人家的妇人刚死去丈...
众生垢
【佛学大辞典】
上篇:众生界 | 下篇:众生根 |
乃指离中道之两极端,惟各书有不同之说法。中论卷四谓二边指有、无或常、无常;顺中论卷下指常、断;玄奘所译之摄大...
昙无德戒本
余乘
胜导者
观察
具戒境量摄戒尽不尽
许可
助道
大医王
秽迹金刚
今圆
戒消灾经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病后方知身是苦,壮时多为他人忙
印光大师: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
妙莲老和尚《阎王老子三封信》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供养佛陀的发霉玉米团
舍利弗-智能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