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以实智证涅槃也。维摩经弟子品曰:“受诸触如智证。”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经云一行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凡十五卷。南朝梁代僧祐(445~518)撰。又作出三藏记集录、梁出三藏集记、出三藏集记、出三藏记、僧祐录。收于大正...【不舍邪命戒】 p0330 瑜伽四十一卷八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生起诡诈虚谈现相,方便研求假利求利;味...解释文字形态、发音、语义之典籍。我国很早即有一般史书、经书之音义典籍,例如佛典中有刘宋慧睿之十四音训叙、北齐...(名数)八字文殊法说之。...梵名 Vasumitra。音译伐苏蜜呾罗、婆须蜜、婆须蜜多罗、和须蜜多。意译世友、天友。(一)华严经五十五善知识之一。乃...(修法)修五大明王等法退治怨敌恶魔也。五部尊法之一。补陀落海会轨曰:三降伏法,用金刚部尊等,是故有五大忿怒尊...(术语)为绝外界视听,避乱想,专心修念佛三昧,在闇室作高声念佛也。...梵名 Buddhaguhya。为第八世纪时之印度密教学僧。约和唐代不空三藏同时,乃佛智足(梵 Buddha-jāna-pāda)之大弟...(1634~?)明末清初临济宗僧。潼川(四川)人,俗姓韩。号赤松。六岁时遇乱入黔,十五岁时,厌俗世,入南望山斋戒...(术语)以真智断妄惑也。断惑,则真理于是显。谓之证理。证理者断惑之果也。三乘之见道已上,始断一分之惑。自是已...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礼,德之范也。即礼是指规范,尊卑有序。《曲礼》曰:毋不敬。礼要表达恭敬,要如孔子所说的,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
那么有没有的来的话,我们这里再给大家点及一下。首先是从这个宇宙的大背景,整个宏阔佛法的这种大背景,讲一下佛教...问: 为何念经时妄想会侵犯念经的意识?如何解脱妄想的侵犯? 中台禅寺答: 人有许多的无明妄想,而在这些无明妄想...有一位父亲,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儿子成为成功的剑道家,所以把儿子介绍到身为剑道名家的朋友家去学习。 年轻人听从...
原文: 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
《百缘经》中的故事──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长者,他的妻子产下一个男儿,这个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但是...
有师言: 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故多诸疾患。此由心识上缘,故令四大不调...
人类自称为万物之灵,仗着自身的心智优势,成了这个星球的霸主,以为可以凭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享用地球上的一切。...
智证
【佛学大辞典】
上篇:智顗 | 下篇:智碍 |
又作四重禁。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四罪。此四罪为结界中最重之罪。因其必招感堕地狱之果报,故又称极重感堕罪。...
一行三昧
出三藏记集
不舍邪命戒
音义
十六天
婆须蜜多
降伏法
闇室念佛
佛陀瞿呬耶
道领
断惑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百千万劫难遭遇——人身难得
如何解脱妄想的侵犯
学剑道的年轻人

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吃沙而亡的比丘

调适四大,除众病的方法
